⑴ 联合利华的股东有谁

1929年,英国Lever公司与荷兰Margarine Unie公司签订协议,组建Unilever (联合利华) 公司。经过80年的发展,联合利华公司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在全球拥有超过171,000名雇员。2011财政年度,公司全年销售额约465亿欧元。

⑵ 联合利华在全球各地区的销售收入

一般不会公布这些的,即使作股东都不会拿到太详细的报告,或许你要自己去数据库网站找。、

你可以去查世界银行的数据库,里面至少有世界银行各国的投资报告。

⑶ 哪些才是真正的国货纯国产那种,并不是国产牌子却被外资收购:比如中华牙膏牌子国产的却被联合利华收购

完全纯的是不存在的。大点的公司都会上市,上市明白吗?就是人人可以成为股东,包括普通百姓在内,哪国资金都有。每个政权恨不得把全世界的资金都拉到自己国内呢,这样企业才有资金流,才能“活”!才会发展壮大,普通百姓应该多关注媒体言论,如果有号召抵制哪国的倾向,少买哪国的就是了,平时的话,无所谓,毕竟近期国家正在加大开放,就是因为打开市场符合我国现阶段的战略。

⑷ 中华牙膏真的已经被荷兰控股

中华牙膏上海白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品牌,于1994年将“中华”品牌经营权租赁给联合利华公司。

⑸ 丰田和联合利华是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的

德鲁克说,“企业就像什么呢?企业就像人体的器官。”企业和组织其实都是社会的器官,如果这些器官不能发挥功能,就像心脏不能发挥功能,那么这些器官就会坏死,就会毫无作用。德鲁克的意思是,按照这种观点,企业生存的目的不是为了利润,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发挥企业的功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能够让更多的顾客受益的产品或服务。这就是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德鲁克谈企业管理》(东方出版社)一书中,我列举了两个世界知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例子。提到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我就想起了丰田汽车公司。就因为这个公司出色地承担了社会责任,所以赢得了我的尊敬。在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丰田汽车公司在一个小城市里,公司的员工组装汽车。丰田公司为了使它所在的那个城市能够越来越好,就发动它的员工来清扫整个城市。丰田公司的员工也在该市的公共设施建设上做出了贡献,他们在路的两旁种树、种花。丰田公司还投资建设桥梁。就这样,丰田公司的这一行为获得了当地市议会成员的一致肯定,他们都认为丰田公司做得非常好,于是他们就提出议案,把该市改名为丰田市。一个公司能够得到员工的认同、市政府的认同、社会的认同,从而获得巨大的声誉,直至全体同意把一座城市以一个公司的名字命名,这是很了不起的。这座城市到现在还在。这是优秀企业的事例,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个好教材。我再举一个例子,是有关联合利华公司的。联合利华公司其实是由两个国家的股东合资设立的。原来是两家公司,后来合并了,改名联合利华。联合利华公司的两家股东分属英国和荷兰,这两个国家的企业主都不愿意采用对方的名字来命名合资公司,所以,用英国名字还是用荷兰名字,一时难以决定。最后,干脆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联合利华,平衡了两家股东的要求。这家公司是以生产消费品为主的。当然,联合利华有家乐这一品牌,还有其他很多的品牌。联合利华公司做了一件事情,就是设立了一个有关海洋捕捞的检查机制,旨在保护海洋中的鱼类。公司会给海洋里的很多种鱼类贴标签、标注名字,提示不能滥捕某种鱼类,要保护它们。对于海洋鱼类来说,鱼长大以后才可以捕捞,不能捕捞幼小的鱼。联合利华公司坚持把保护海洋鱼类的理念完全纳入了管理的机制里,因为公司的管理者深刻地意识到,如果有一天海洋鱼类枯竭了,受到伤害最大的将不是消费者,而是联合利华公司。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公司就会思考,如何去保护海洋,如何去保护海洋中的鱼类和其他的生物,而不至于使海洋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联合利华公司的这种做法,就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同时,企业自身也从这种做法中获得了利益。德鲁克说过一句话,我非常认同。他说:“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受惠的不只是社会,其实受惠最多的是企业本身。”如果企业的经营者都有这样的想法,那污染环境的做法、黑心产品就会越来越少。如果政府官员认同了这样的想法,建立起相应的机制,国家也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兴旺。本文摘自詹文明著《德鲁克谈企业管理》(东方出版社)东方出版社好书荟萃——德鲁克、稻盛和夫、畠山芳雄,一个都不能少“东方德鲁克”畠山芳雄:这样的干部辞职吧!彼得·德鲁克定义正确的事情,“东方德鲁克”畠山芳雄定义把事情做正确!读了德鲁克,再学畠山芳雄,一脉相承,保障管理落地! 特别推荐:你的正能量来自@刘润的《2012,买张船票去南极》

⑹ 联合利华和宝洁的市场细分有哪些具体区别

楼上的明显错了 两个都有 联合利华在食品方面投入比宝洁多 而且宝洁有意出售食品业务 就拿中国区情况说 联合利华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进入了 当时是力士香皂来的 在营销方面 宝洁都是广告轰炸 产品定位较为联合利华明确 细分了市场

⑺ 外企收购中国的企业

中国目前最大的危险是外资正不断吞并(并购)中国企业,这不仅严重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而且将严重削弱共产党的实权,过去中央很多好的政策无法真正落实到地方或者阻力重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正是因为外国收购并控制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石——国有企业和民族产业!这等于捆绑住了国家的手脚,后患无穷!而且国企被外国并购重组必将架空地方政府乃至中央政府,想想过去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反常事情就明白了。在将来,我国坦克的零部件由外国控制的中国企业提供,在战场上会莫名其妙地出故障;飞机发动机由外国提供,在战场上会莫名其妙地熄火(我国武装直升机的发动机居然由美国提供);美国凯雷并购徐工,中国重型装备由美国参与制造,到时候就不仅是炮弹里掺沙子的问题了......另外在将来,难道让我们的下一代吃的食品由外国提供、喝的饮料由外国提供、治病的药品由外国提供、脸上擦的化妆品由外国提供......一旦外国看中国的某项政策不顺眼,就会“不慎”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药品安全事故......

我国企业竟然向外国同业竞争者融资,这岂不等于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竞争者的手中,任人宰割吗?大家请想一想,当代大学生读了多年书,最后只能争着给洋人打工, 争的是头破血流,最后洋人的企业还挑三拣四的不要你呢!我们的民族工业最后都落在外国人的手中,我们中国人还有什么好日子过吗?

还有以下这些令人心痛的事实:

▲英国联合利华“租借”中华牙膏:

中华牙膏是中国最早、最具知名度的牙膏品牌之一。1994年初,英国联合利华公司取得了上海牙膏厂的控股权,并采用品牌租赁的方式经营“中华”牙膏。随后,中华牙膏的销量一直未能增长,如今,中华牙膏在市场上的份额已少得可怜。

▲ 法国达能收购乐百氏:

位于广东中山的乐百氏曾是中国饮料工业十强企业之一,中国最著名的饮料品牌,其“乐百氏”奶曾连续六年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2000年3月,法国达能收购乐百氏92%的股权,成为其最大的股东。此后几年,这个曾经与娃哈哈一起争雄的著名饮料生产商一蹶不振。

▲ 德国美洁时收购活力28:

原为湖北沙市日化公司所有,曾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日化品牌。1996年,沙市日化与德国美洁时公司合资,“活力28”品牌由合资公司使用。现在,“活力28”这个知名品牌已经难觅其踪。

▲ 法国欧莱雅收购小护士:

小护士创立于1992年,曾是中国市场三大护肤品牌之一。2003年12月,法国欧莱雅集团全资收购了小护士,随后该品牌被雪藏。5年后的今天,小护士在市场上已几乎销声匿迹。

▲ 百事可乐收购天府可乐:

天府可乐诞生于重庆,曾经的国宴饮品,曾以高达75%的市场份额风靡全国。1994年,天府可乐以区区35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贱卖给了百事可乐。几年后,“天府可乐”品牌便被雪藏,现在早已在市场上消失。

▲ 美国庄臣收购美加净:

原为上海家化集团旗下知名品牌,一度占有国内日化市场近20%的份额。1990年,上海家化与美国庄臣公司合资成立了露美庄臣有限公司,美加净品牌由庄臣全面管理。随后“美加净”商标被搁置,销量一落千丈。上海家化于1995年出巨资购回了美加净商标,但已经错过了发展的宝贵时机。

▲ 美国吉列收购南孚电池:

曾占有国内电池市场的半壁江山。自1999年起,南孚先后引入摩根士丹利等战略投资者,后股权被数次转让,2003年,美国吉列取得南孚72%的股权。吉列曾是南孚主要的竞争对手,其“金霸王”电池进入中国市场10年,始终敌不过南孚。而南孚被吉列控制后即退出海外市场,一半生产能力被闲置。

▲ 美国强生收购大宝:

大宝化妆品公司成立于1999年,其“大宝”品牌一度在国内化妆品品牌中销量第一。2007年初,大宝开始挂牌出售,雅芳、强生、联合利华等国际知名企业纷纷介入。2008年7月,大宝成为美国强生的全资子公司。近几年,大宝业绩逐年下滑。

▲ 美国凯雷并购徐工:

江苏徐工集团是中国工程机械的行业排头企业,其“徐工”商标是行业内首个“中国驰名商标”。2005年,美国凯雷投资集团意欲洽购徐工;2006年,就在凯雷收购徐工机械等待管理层审批的关口,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在自己的博客内发起了对此项收购的反对战。面对压力,凯雷方面逐步把收购份额由85%下降到50%,后来又将为45%。既便如此,该收购还是陷入了旷日持久的僵着之中。至2008年7月,双方有效期三年的认购协议到期,该案不了了之。

▲ 法国赛博收购苏泊尔:

苏泊尔是一家位于浙江台州的家族企业,中国炊具行业最知名的品牌之一,占国内压力锅市场40%的份额。2006年,世界小家电头号品牌法国赛博宣布欲控股苏泊尔,引发了炊具行业的激烈抵制。2007年初,此并购案获商务部批准,当年12月,法国赛博集团以3.27亿欧元的价格获得苏泊尔52.74%的股权。

像乐百士、小护士、活力28这些原本耳熟能详的国产品牌,在被外资并购后全军覆没,都悄然消失于市场。还有美加净,在上海家化从美国庄臣手里买回来之前,已被雪藏10年。目前中国日常用品的国内品牌几乎已经全军覆没。另外大家都认为青岛啤酒是中国的著名品牌,但是大家还认为青岛啤酒还是中国企业吗?告诉大家一个数字,青岛国资局控股仅仅30%,但是第二大股东是谁呢?来自美国的安海斯——布希公司控股27%,只要它再多买4%的H股,中国的青岛啤酒就会在一夜之间变成外资企业!

我国为什么非要将原本属于中国的企业卖给外国?我国连神舟飞船这样的高技术装备都能研制成功,难道还经营不好那些民族产业吗?!更何况那些民族品牌曾经拥有辉煌的业绩,但被卖给外国后一蹶不振销声匿迹,作为中国的炎黄子孙难道不觉得痛心吗?!

我国反垄断法第27条虽然规定了商务部在审查的时候必须考虑六个因素,但是却没有量化的具体标准,导致很多人几乎不可能根据这些标准来预测外国是否会吞并中国企业。最终一个个民族品牌悲壮的倒下了......

⑻ 可口可乐、百事食品、玛氏、肯德基、宝洁、联合利华这些公司的背后财团是哪些

您提到的这几个世界最大的企业帝国的公司,主要的都已经是上市公司了。

所以,要查看公开的股票市场的每天的股份比例,才知道,谁是大股东和控股方。

⑼ 联合利华的UL UN有什么区别

联合利华有两个母公司,这与大多数企业集团是不同的。母公司分别在荷兰和英国登记注册的联合利华股份有限责任公司(PIC)和联合利华公众股份有限公司(NV)。这两家公司尽管在法律地位上各自独立,并且其股票分开上市交易,然而它们的运营就像一个单一的实体,它们不仅有着相同的董事,又依靠很多协议来相互连接,这些协议意味着所有的股东,都将共同分享整个联合利华的经营成果。联合利华全球的分公司分别归属于12个业务集团:欧洲冰淇淋和食品业务集团、欧洲食品和饮料业务集团、欧洲家庭及个人护理产品业务集团、非洲业务集团、全球专业清洗业务集团、北美食品业务集团、中亚和中东业务集团、北美家庭及个人护理产品业务集团、东亚太平洋业务集团、中东欧业务集团、拉丁美洲业务集团和中国业务集团。

⑽ 中国国内企业有哪些企业被外资控股外资为第一股东

你好,这个问题实在太难的了,官方的文献也很难找~~毕竟我们中国的产品被外国控制本来就是让国人不爽的一件事~~但是我现在能给你招出十个从朋友哪里知道的,原来是我们中国的,但是现在已经是外国品牌的东东~~~都是真实的,我都有点不相信~~希望多你有所帮助~~第一名:中华牙膏

怎么排这个第一,我倒着实为难了一把,排在第一位的这个企业一定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算去算来,也只能在快速消费品行业了。毕竟你可以不上网、不买车,但你不能不吃饭、不喝水、不刷牙。

我至少核实了5家网站,才敢肯定,中华牙膏早就已经是荷兰联合利华的了。我想,大多数老百姓打死也不会相信中华牙膏居然是荷兰的——它上面不是有中华两个字么?

1994 年初,联合利华取得上海牙膏厂的控股权,并采用品牌租赁的方式经营上海牙膏厂“中华”牙膏,外方口头承诺自己的“洁诺”牌和“中华”牌的投入比是4:6,但并未兑现。与此类似的是中国著名商标美加净:该品牌曾经占有国内市场近20%,1990年,上海家化与庄臣合资,“美加净”商标被搁置。跨国公司向上海家化投入巨资,实际上是将“美加净”逐出市场,为自己的品牌开路——中华牙膏的命运正是如此。

从整个洗化行业上来说,美国宝洁利用其品牌优势和税收优惠,基本上挤垮了国内洗涤品企业,国内十大民用洗涤剂品牌几乎全军覆没。仅飘柔、海飞丝、潘婷、沙宣四个品牌,就占有60%以上的国内市场,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垄断线。宝洁每招收一名员工,就意味着中国原洗涤剂企业有2~3名员工下岗。

我想支持国货,但我在洗化行业连支持国货的机会都没有!如果中国的每个行业都像洗化行业一样,那么中国的企业也就完了。

第二名:双汇

我承认,直到现在还时不时的吃点双汇火腿肠(习惯了),虽然它早在2006年就卖给美国高盛集团。08年,高盛又投资2—3亿美元在湖南、福建收购了10多家养殖厂。

“在中国最有投资价值的就是农产品。”罗杰斯如是说。

在多哈小型部长会议再次破裂、各国死保农业底线的今天,高盛以及其他国际投行在中国农业相关产业链领域不断追加投资的行为值得关注。我不是民族主义者,但看着逐渐发展起来的双汇放心肉专卖店,看着双汇不断攀高的市场占有率,我有理由表示我的担心。垄断不可怕,可怕的是外资打着中国企业的名号,不断着蚕食着市场。

我只想陈述一个事实,双汇是美国的,就这么简单

第三名:娃哈哈

本来想提名健力宝的,当年的东方魔水,在中国的罐装饮料市场上是威风八面,一统江山,但自从李经纬离开后,健力宝是一泻千里,现在只能给当年的小弟提鞋了。正YY间,脑袋突然开窍,健力宝鼎盛时期还是属于咱中国的,现在虽然属于统一了,但台资企业还算不得外资,那是咱人民内部矛盾。

那就娃哈哈了,当年法国达能收购娃哈哈时,宗庆后还一度扛着民族主义的大旗勾起了广大国民的无限爱国情怀,结果呢,宗庆后在收购争论的数年前早就拿到美国绿卡了,一个美国居民跟咱谈中国的民族情怀,真**扯淡。

怎么说呢,我挺喜欢娃哈哈的,但法国达能已经控股51%以上了,咱就别自欺欺人了

第四名:金龙鱼

如今咱自己吃的食用油居然也是外国的了。典型就是金龙鱼,这个牌子几乎出现在每个中国家庭的厨房里,市场占有率在50%以上,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是第2名福临门的8倍,但它彻头彻尾是一家外资企业,属于新加坡郭兄弟粮油私人有限公司所拥有的,跟中国毛关系都没有。

目前,中国油脂市场原料与加工及其食用油供应的75%以上已被拥有百年历史的四大跨国粮商ADM、邦吉、和路易·达孚所控制。跨国粮商在中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的64家企业参股控股,占总股本的66%。国际巨头凭借资本和历史与经验的优势,已完成对上游原料、期货,中游生产加工、品牌和下游市场渠道与供应的绝对控制权,即中国食用油战略安全的“安全门”已不在国人手中,已现实弱化了我们的市场调控能力,这不仅对食用油乃至对国家安全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直接威胁

第五名:大宝

“大宝明天见,大宝天天见。”多么熟悉的广告语啊,大宝几乎是大多数工薪阶级男性的必用品牌,咱中国老百姓又怎么可能把它和美国联想起来呢?可惜事实是,早在2007年4月美国强生就已经收购了大宝。别以为中低端这块市场老美不要,对于外来资本来说,虾米也是肉。何况中低端市场真的是虾米吗?中国13亿人,有多少有钱人

第六名:苏泊尔

2006 年8月法国著名小家电企业SEB收购国内烹饪炊具第一品牌苏泊尔,当然新闻有播,但又有多少老百姓知道这则新闻呢?起码我是事后多时才知道的——还是因为我在家和朋友聚会时吹牛说自己多么支持国货,买东西首先国货时,被朋友揭露的。如果不是这个插曲,也许我一辈子都不知道,这个当年起身浙江的中国名牌,已经成了法国货。

又一个行业第一被纳入了国外资本的怀抱,而我们(我相信绝不止我一个人)依然满怀爱国情怀的支持着已经变为洋货的曾经的民族品牌

第七名:汇源

可口可乐179亿元收购汇源,一场轰轰烈烈的收购案,那么多保卫民族企业的呼声,换来的却是狗血的不能再狗血的一个事实。

在和汇源联合发表收购要约后不久,可口可乐中国区副总裁李小筠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汇源品牌由汇源香港上市公司拥有,而汇源香港上市公司近60%股份由达能、境外公众股东和一家美国的私人投资基金拥有,因此这次交易前和交易后品牌的持有是从一家外国公司转到另一家外国公司,没有民族品牌流失。当时有媒体查出,汇源果汁的详细注册地址为:Scotia Centre,4th Floor,P.O.Box2804,George Town,Grand Cayman,Cayman Islands, 是一家离岸公司。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3月22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以商务部否决可口可乐对汇源的兼并案,说明中国不欢迎外资到中国投资,是一个非常大的误会。

陈德铭说道:“可口可乐兼并汇源发生在两个外资企业之间,可口可乐是总部设在美国的公司,汇源果汁是注册在开曼群岛的一个外国公司,这两个外国公司之间的企业兼并不涉及中国的投资政策,只涉及中国对这两个企业在中国销售产品的经营集中度的审核问题。

第八名:南孚

南孚是电池的第一品牌,相信一直到今天,很多家庭还是首选南孚电池。吉列的金霸王电池进入中国市场十年,却始终无法打开局面,市场份额不到南孚的1/10。

但是贪婪是魔鬼,只要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2003年8月,南孚电池被其竞争对手美国吉列集团收购。当年的手下败将,现在成了老板。

曾经,孙雯那句铿锵有利的“民族力量!”,曾让南孚这个响亮的品牌传遍中国的大江南北。可是现在呢?多少人知道南孚已经不是中国的企业了?所谓的民族力量又到底忽悠了谁?

第九名:白加黑

在中国,谁不知道白加黑啊?多少人感冒都会首选白加黑,可又有多少人知道,白加黑这玩意现在压根就不是咱中国的东西。

2006年10月,德国拜耳医药与我国东盛科技之启东盖天力制药公司签署协议,以10.72亿元收购后者的“白加黑”感冒片、“小白”糖浆、“信力”止咳糖浆等业务和相关资产,收购金额 10.72亿元(1.08亿欧元),东盛科技仍保留部分西药OTC业务。

这其实只是医药行业的冰山一角,国内最大抗生素生产基地中国的华药集团,早在 2004年已经卖给了荷兰的DSM(欧洲最大的原料药生产企业);

西安杨森虽然名字里有个西安,其实早就百分之百属于比利时了,中国最常用的紧急避孕药毓婷原本是北京紫竹的,但现在是瑞士诺华100%控股。

先说这么多吧,再说下去,别说你,我担心我自己都被吓到。这些药,咱老百姓肯定百分之百认为是中国的,结果呢,却都是外国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咱中国人感个冒,避个孕现在都掌握在别人外国人手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