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万科独董华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之外,大家似乎默认万科管理层“拼死”推荐的项目错不了、没有必专要追问,甚至任何属质疑都是班门弄斧。
但这个与万科全体股东利害相关的“重组方案” 诞生于万科的“危急存亡之秋”,据独董华生所言是万科管理层“病急乱投医”的“急就章”。生死攸关、时间紧迫,王石团队在极易引发心理失衡的局面下,优先考虑的是投资者利益,还是个人

⑵ 国内疫苗上市公司有哪些

国内疫苗上市公司有:

1、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

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成立于1989年(原名中国生物制品总公司,2003年8月更为现名,下称中生集团),原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简称“中生集团”)隶属于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下辖北京、长春、成都、兰州、上海、武汉六个生物制品研究所以及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从事疫苗和血液制品研究及生产的专业机构,是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为一体的中国最大的生物技术企业集团、能生产预防、治疗、诊断用生物制品200余种。

2、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为华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从事血液制品研发和生产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并于1998年首家通过了血液制品行业的GMP认证。

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家定点大型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公司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省、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其中外科用冻干人纤维蛋白胶被列入国家863项目。



5、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SINOVAC BIOTECH CO.,LTD.)是由科兴控股(香港)有限公司(Sinovac Biotech (Hong Kong) Ltd.)、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资组建的生物高科技企业。公司于2001年在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北大生物城注册成立。

北京科兴先后承担了包括“SARS灭活疫苗研制”、“广谱流感大流行疫苗”等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人用禽流感疫苗”研究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以及北京市重大专项在内的20余项科研课题。

⑶ 什么是传销 传销公司有那些

传销是指组织者发展人员,通过发展人员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获得财富的违法行为。传销的本质是“庞氏骗局”,即以后来者的钱发前面人的收益。

1、青岛金华海生物开发有限公司

2004年4月,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虹口分局会同公安部门,在虹口区天宝西路6号楼104室查获青岛金华海生物开发有限公司在沪涉嫌非法传销保健食品“喜多安”,现场查扣“喜多安”318瓶,价值15.9万元。

2、北京大雅堂商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大雅堂商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其根本不具备上市的条件下,采用配送原始股权证销售产品的方式从事变相传销活动。其具体作法是:经公司营销人员介绍,购买者以660元购买大雅堂经销的广东索奇生物工程公司生产的“MT”金属硫蛋白饮品一份,即可获得大雅堂公司配送的“原始股权证”一张。

3、云数贸中国建业联盟

2016年3月,付某某、陈某某在芦溪县宣风镇天城商务宾馆向20多名宣风籍人员推广“云数贸中国建业联盟”被警方抓获。

刘某某就是“听课”的一名村民,她于今年2月成为“股东”,已经听过几次课了,这次她还带来了自己朋友何某某,“推广课说这是爱国的项目,并且可以赚钱,所以就参与了。我带来的何某某在当天也交钱成为了会员。”刘某某说。

4、日本生命

最早将传销带入中国的就是宣布破产的这家“日本生命”公司。上个世纪80年代末,“日本生命”公司“偷渡”进入中国深圳。

那时,深圳刚刚改革开放不久,“日本生命”公司在没有取得任何官方经营许可的情况下,借助传销的模式和深圳开发的好时机,迅速将其产品磁性保健床垫推广到了整个广东,传销才在中国“发芽”。

“日本生命”公司在深圳销售磁性保健床垫,以高于日本市场3倍的价格用传销方式销售,却在短时间内取得惊人的发展,入会者遍及大江南北。传销的“多层次收入”吸引了无数中国民众。因此,“日本生命”成为第一家在中国大陆以传销方式销售商品的公司。

5、亮碧思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据公安部门介绍,该传销组织以发展经销商为名,以高额回馈和多层返利为诱饵,吸引内地人员到香港交钱加入。参加者需赴香港购买一定金额的精油、红酒、化妆品等产品,有的参加者第一次花6万多元购买了精油,远超出了商品本来的价值而且对于购买者来说毫无实际用途。

(3)华生园股东扩展阅读:

识别传销,需要看三个特征:

1、入门费

是否需要认购商品或交纳费用取得加入资格或发展他人加入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

2、拉人头

是否需要发展他人成为自己的下线,并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给付报酬,牟取非法利益;

3、计酬方式

是否以直接或间接发展人员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报酬,牟取非法利益。如果符合以上特征,就有可能涉嫌传销。

⑷ 世界第一个公司叫什么

世界上第一个股份有限公司是荷兰东印度公司。

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3月20日,1799年解散。

在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将近两百年间,总共向海外派出1772艘船,约有100万人次的欧洲人搭乘4789航次的船班前往亚州地区。平均每个海外据点有二万五千名员工,一万两千名船员。 荷兰东印度公司是建立于17世纪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当时的欧洲各国兴起海上冒险,探寻世界地理,更发展外海的商机。

荷兰东印度公司由位于阿姆斯特丹、泽兰省的密德堡市、恩克华生市(Enkhuizen)、德夫特市(Delft)、荷恩市(Hoorn)、鹿特丹市(Rotterdam)六处的办公室所组成,其董事会由七十多人组成,但真正握有实权的只有十七人,

被称为十七绅士(Heeren XVII),分别是阿姆斯特丹八人、泽兰省4人,其它地区各一人。 荷兰东印度公司是第一个可以自组佣兵、发行货币,也是第一个股份有限公司,并被获准与其它国家定立正式条约,并对该地实行殖民与统治的权力。

(4)华生园股东扩展阅读

荷兰东印度公司原先在澎湖附近活动,但当时中国明朝政府认为澎湖为其领土,使得荷兰人于1624年转而到当时未有实质政府统治的福尔摩沙(今台湾)大员(今台南市)设立据点,占领台湾的期间由1624年至1662年。当年的建筑如热兰遮城、普罗民遮城等仍留至当代,唯多已倾圯。

占领台湾的目的是为对中国、日本、韩国与东南亚据点的枢钮,并垄断马尼拉(西班牙殖民地)与中国间的贸易。

主要的输出贸易内容包括砂糖、鹿皮、鹿肉、鹿角、藤、米,转运贸易内容包括荷兰的金属、药材,巴达维亚的香料、胡椒、琥珀、麻布、棉花、鸦片、锡、铅,中国的丝织品、陶器、黄金。

以鹿皮为例,在1634年到1638年短短四年之间,由台湾输出到日本的张数由十一万张成长到十五万张。到了1658年,台湾砂糖的输出量已经足够供应日本与波斯的需要,并增加巴达维亚为输出对象。

荷兰东印度公司亚洲约有35个据点,日本据点的获利为38.8%排名第一,第二名即是获利25.6%的台湾,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这些地方的获利主要是配送给荷兰的股东,而非用回馈当地人或用于当地的建设。

⑸ 华生《我为什么不支持大股东意见》

你你有一次对我说Youyoutoldmeonce你不是个英雄..thatyouweren'tahero.有时我甚至觉得你不像人类Erm,thereweretimesIdidn'teventhinkyouwerehuman,但是让我告诉你你是butletmetellyouthis,youwere最好的人thebestman我所知道的最富有人性的人themosthumanhumanbeingthatI'veeverknown永远没人能让我相信你欺骗了我andno-,so就这样吧..there.我那么孤单Iwassoalone我欠你那么多..andIoweyousomuch.可是求求你还有一件事就一件事But,please,there'sjustonemorething,onemorething,再创造一次奇迹夏洛克onemoremiracle,Sherlock,为了我请不要forme,don'tbe死去..dead.为了我可以吗?Wouldyoudothatjustforme?别这样了停止这一切Juststopit.Stopthis.

⑹ 张人龙的人物经历

1946年,张氏透过石湖墟商会加入新界乡民议局,展开他的“团体外交”攻势,由于表现出色,获连续三届选为上水乡事委员会大大。此时张氏家族的事业亦不断开展,50年代,替日本花王公司代理洗衣粉及洗洁精,在电台广为宣传,结果雄霸了市场。张家利用赚得的钱进军地产,大量购地。乘旺角的东方烟草厂清拆时,以每尺15元买入两个铺位地段,后来卖出赚了百多万元,并以这笔钱在上水兴建行乐戏院。其后见香港人口剧增,房屋需求甚殷,分别在沙田及葵涌购入土地。之后,张氏家族积极把业务多元化,创办建成建筑公司,为政府承建工程,又在水上经营电油站。
踏入70年代,更进军证券、黄金及商品期货生意,80年代,牵头策划沙田的青龙游乐园,邀得六个股东合股经营,其后才把主权出售给王华生家族。历任北区区议会非官守议员、新界乡议局执行议员。
1964年出任新界乡议局第16届大大,第2l届、22届副大大。
1981年 ,张人龙获委任为立法局议员,他把所有业务都交由家族成员处理,自己则专注社会事务工作。
1985年被委任为立法局议员,1988年被选为立法局议员。还担任区域市政局大大,新界扶轮社创办人兼社长,广九铁路董事、香港皇家警察队员佐级协会名誉会长。
1964年被委任为太平绅士,获OBE及SBSTJP勋衔。他在商界还担任德龙置业、建成置业、利家行、万兴祥、大屿山巴士、石湖墟行乐戏院等多间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新界总商会监事长、石湖墟商会大大、新界旅游协会大大等职。
1993年被聘为港事顾问。

⑺ 万科独立董事华生 我为什么不支持大股东意见

作为万科的独立董事,华生教授身份特殊,他在上海证券部报的文章,让万科管理层与大股东之间的商业大战,做了专业的旁白和注解。万科案例,必将成为MBAers必修案例,而华生教授的背景介绍,成为案例分析前的必读之作。
华生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校长,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江苏省扬州市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现任中国侨联华商会副会长、北京市侨联副大大、北京市政协委员、兼任燕京华侨大学 (又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华侨学院) 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南大学、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万科独董华生:我为什么不支持大股东意见 (上)
——作为独立董事就万科董事会投票立场的说明
□在万科股票复牌之前,尽可能全面公开地披露关系到现有股东和潜在投资者切身利益的真实信息,是证券市场公平公正原则的要求,也是广大投资者的要求和权利。
我当万科独董,有一个条件,就是不拿任何薪酬和津贴。这倒不是因为我高尚或钱多,而是因为我是做经济包括资本市场研究的,我不想因为当这个独立董事而影响我发表观点的公正性。
在宝能举牌以后,万科董事会一直没有就宝能举牌举行过任何正式会议进行讨论,我认为是不应该的。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华润作为大股东,都应该要提出召开董事会。
独立董事别无选择,要么赞成,站在管理层一边,要么反对,站在大股东华润一方,甚至连弃权都不行。因为任何一张弃权票都会使赞成票不够数,从而实际上等于反对。
进退两难又大限将至,我还真没遇到这么尴尬的局面,心里真恨不得骂人了。

⑻ 杨济川的人物生平

杨济川(1881年—1952年),名其源,谏壁镇人。幼读私塾,对珠算极感兴趣,人称算帐能手。16岁去上海学徒,由于杨好静、诚实、心细,老板令任帮帐,20岁任帐房,开始自学英语、数学。
时洋货充斥上海市场,国家经济完全操于洋人之手。杨在洋布店服务,为洋人创造财富,心实不甘,决心自学科技知识,走实业救国道路。29岁,因店关门,至镇江自开电镀店。后因业务清淡,去犹太人开的洋行做帐房,业余专攻电气原理与电机构造。威灵洋行帐房叶友才、久计木行跑街袁宗耀与杨同道,常聚一室,助杨实验。民国3年(1914)拟制电风扇,但缺资金,特自制两台样品,由袁携带劝说其好友、扬子保险公司经理祝兰舫,请予支持。
祝为苏常扬等地电厂大股东,正为用户偷电发愁,急需电流限制表,而洋货价格太贵,便恳请杨等试制。杨经研究设计制造成功,试用合格,并接受祝订制2000只。 杨、叶、袁三人遂集资200元,雇铜匠2人,于民国5年6月开办“华生电器制造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杨钻研电学理论,亲自指导生产,管理厂务,历5年而未回家一次。其产品可与洋货媲美,而价格仅及其半;产品种类也发展到多种变压器、发电机、各种配电盘及电灯厂所需全套配电设备。后杨潜心研制电风扇,民国13年试制成功,取名“华生”,投入生产,以其高质量打破洋人独占的市场。不数载年产量达万台,有力地抵制了美国“奇异”电风扇在中国的销售。经销“奇异”的慎昌洋行,开始以50万元美金收买“华生”牌子,被杨拒绝;继而以削价竞销想挤垮“华生”,也未能得逞。
民国20年,邹韬奋先生以“落霞”笔名,在《生活》周刊上发表长文《创制中国电风扇的杨济川君》,表彰他自励奋发的事迹,时人称杨为“中国的爱迪生”。民国22年,在南翔购地建厂房,专造电机产品,上海则生产各种电风扇。抗日战争爆发初,华生所属各厂迁移重庆,抗战胜利后迁回上海。对华生的前景,杨曾制订过宏伟规划,惜年老力衰,患高血压症;加以通货膨胀、社会动荡,雄心勃勃的计划未能实现。
解放后,积劳病疝,行动不便,回居故里。一生寡言,谈论学术则娓娓不倦;管弦丝竹,无所不能;生活极简朴,虽华生鼎盛时亦蔬食布衣,时以食盐下酒。其收入除工资外,所分红利悉作股票投资发展生产。1952年8月21日病逝。身后仅住屋“憩庐”数间,别无他所。
杨济川(1881~1952),名杨其源,以字行。江苏丹徒人。
7岁在其长兄执教的私塾里读书,精通珠算。16岁到上海,在一家洋布店当学徒,3年后做了会计。他业余自学英文和化学,对电学尤感兴趣,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试制各种小电器,并探索镀铜、镀银和镀金等加工技术。清宣统元年(1909年),洋布店歇业,回乡在镇江开了一爿电镀店,专营各种首饰镀金和镀银等业务。不久,又回到上海,在犹太人办的裕康洋行做帐房。因业务关系,结识了威灵洋行职员叶友才和久记木行跑街袁宗耀。民国3年(1914年),他们3人决定仿制美国奇异公司制造的电扇,向亲戚筹借百余银元,购买一台仿样机。没有加工力量,他们就请白铁店、铜匠铺、翻砂作坊等协作。电气装配由杨济川自己动手。用了半年时间,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电扇。民国5年2月,杨、叶、袁3人集资200银元,在四川北路横浜桥租屋数间,雇用六七个工人,创办华生电器制造厂(现上海革新电机厂和华生电器总厂的前身)。因当时偷电之风盛行,电流限制表抢手,杨济川就暂停电扇生产,花9两银子买了一只进口旧电流限制表进行研究,并仿制成2只防偷电的电流限制表,经苏州电灯厂试用,效果颇佳,销路甚好。
民国19年,杨济川获得电气工程师证书。民国20年5月,邹韬奋先生以“落霞”笔名,撰写了一篇题为《创制中国电风扇的杨济川君》的文章,在《生活》周刊第6卷第23~25期连载,表彰杨济川自励奋发的事迹。
民国25年,华生电扇进入全盛时期,年产量达3万余台。民国26年,抗战爆发后,他将200多名职工,2000吨设备和一批原材料,用40艘木船运往汉口。民国27年又迁往重庆,生产变压器、发电机、电扇和其他抗日军用品。民国34年抗战胜利,他将全部物资运回上海,但只剩下200多吨,仅为离沪时的1/10,只能惨淡经营。上海解放后,在华东工业部领导下,他改变工厂生产方向,改进企业管理体制,逐步恢复制造交流发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使生产蓬勃发展,为建国初期经济的恢复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952年病逝于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