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多元化控股企业怎么管

一、总体管理分析

所谓多元化控股企业的管理,按字面理解至少包括两层涵义。一是多元化,表明集团利润中心及行业多,由于业务种类和管理范围之广,集团不可能完全按单一业务实体一样的管法;二是控股企业,表明利润中心股权多元化,很多都是非全资附属企业,甚至是公众公司,集团只是控股或控制,不可能完全按全资附属企业或类似业务部门一样的管法。集团总部由此就需要重新定位,找准管理的着力点,抓住应该管、值得管、管得了或管得好的,放掉不该管、不值得管、管不了或管不好的。因而说到底,多元化控股企业的管理最核心的就是要站在出资人的角度做个合格的控股股东,在平衡市场控制和组织控制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出资人管理模式,维护出资人权益,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

出资人管理从根本上说属于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问题,是一个公司战略导向的概念,而不是一般的经营管理者考虑的公司管理问题,如集团现行的6S管理体系。当前存在两种倾向值得我们思考,一是认为控股公司与少数权益股东一样,同样都是出资人,上市公司或利润中心只要能满足其他股东乃至公众股东的要求就可以了,集团总部不需要管得,一切按市场化运作;一种认为控股公司不是策略性投资者和单一业务实体,集团总部必须体现控制权及满足控股范围内的相互协同,一切按组织化管理。

两种倾向实际上反映了市场控制和组织控制的论争。第一种倾向强调股权多元化公司的市场控制,是就出资人整体而言的,但并没有考虑到主要出资人是控股企业集团时而存在的组织资源和组织功能,或者说忽视了组织控制。因为公司治理同样要讲效率,组织结构、管理框架乃至监控系统的设置和运行都应充分考虑如何降低组织控制的成本,使组织资源能更充分更有效地发挥作用。纯粹为了实现市场控制将会付出过高的组织控制的代价,进而可能导致组织资源破坏产生的组织控制失灵和市场资源欠佳产生的市场控制失灵。实际上对全资子公司来说,很多情况下董事会仅是一个名义上的机构,只负责签署必要的法律文件,在决策管理系统中不是一个独立的层次,集团总部对子公司的管理和控制并不是通过子公司的董事会,而是直接由总部来实施。第二种倾向强调控股企业集团的组织控制,是就主要出资人而言的,并没有考虑到股权多元化特别是公众化组织的市场法则,以及控股股东同样需要通过公司治理框架来维护自身的权益,或者说忽视了市场控制。实际上对非全资或上市子公司来说,既不能试图以组织控制来代替市场控制,也不能盲目崇尚市场控制而抵制组织控制,两者之间需要找到一种平衡,从而使得公司治理效率最高,最终实现有效的治理。

二、财务管理思路

为了实现股东财富或资本收益的最大化,控股企业作为出资人必须对投出资本进行管理。但这种管理既不能干预所出资子公司的经营权、管理权,又必须充分行使所有权、监督权,维护出资人的资本权益。因而,凡是子公司有可能损害或减少资本权益的行为,都应得到必要的约束,凡是子公司有可能维护或增加资本权益的行为,都应得到必要的激励。按照这样的治理准则,结合华润集团作为多元化控股企业的实际情况,单就财务管理事项,撇开“管人”不说,同时也跳出经营者财务或财务经理财务的惯性思维,从出资人财务的角度来看,以下十方面构成的一套财务管理组合工具可以算是对集团财务管理模式一种探索,这也是集团财务部正在思考和研究的问题。鉴于上市公司或利润中心本身也是拥有多个利润点的出资人,有关出资人财务的思路同样可以借鉴和参考。

(一)管组织体制——财务组织管理制度。控股企业财务首先涉及到财务组织问题,需要明确集团的财务管理体制以及分权与集权的导向,包括集团财务部门与上市公司或利润中心财务部门的关系,相互之间的业务协同与运行机制,以及财务负责人的考核任免程序等有关事项。

(二)管日常监督——财务分析制度。控股企业不仅需要控制结果,也需要适当控制过程,而日常监督机制就是一种信息反馈和预警纠错机制。除了审计监督外,控股企业财务部门的日常信息收集和定期管理分析必不可少,这也就是集团现在每月编制的管理报告

⑵ 为什么多元化的董事会对企业至关重要

与那些不满足多元化标准的董事会的业绩相比,满足多元化标准的董事会的表现要高出近5倍。

⑶ 建立多元化股制度属于产权结构的改变吗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方向的定位,离不开现代企业制度对产权结构安排的要求。说明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时,曾提到现代企业制度应当是产权结构多元化、权责有限性和治理法人性的公司性企业制度,这种企业制度在管理层次上表现为出资人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相分离的产权明晰的企业制度。将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仅仅定位在管理层次上的产权明晰上,解决不了国有企业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从而也很难带来企业治理的高效,那么,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方向的选择就应当是定位在产权结构的多元化。这里所说的产权结构多元化是指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亦即出资人的多元化,或曰狭义所有权的多元化。
产权多元化为解决国有独资企业一元产权安排所固有的一些弊端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这些弊端的概括称谓就是日常经济生活中经常被人们斥责的政企不分。国有独资企业的一元产权安排,缘何注定政企不分,而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又怎样为政企分开开辟了道路?
谈到政企分开,人们往往奢望政府远离企业,一切自由,放任不管。实际上在国有制的范围内,这种政企分开是无解的。在国有制的框架内,不管政府过多地干预企业是怎样的不合理,但有一点无论如何是符合经济学逻辑的,那就是政府利用自己手中的出资人所有权行使权利是无可非议的。这是因为,作为经济关系中最基本的所有权关系不可能退出经济领域,不对经济生活产生作用,否则,政府所有权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了。所谓的政企分开,正确的理解应当是指作为宏观经济管理者的政府与经济运行组织形式的企业的分开,是指政府不能以宏观经济管理的身份将政府的一些社会目标通过行政手段强加在企业身上。然而,在一元产权结构的国有独资企业的制度设定内,这一目标是很难达到的。
综观世界范围内的国有企业(公营企业与官营企业),无有不承担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承担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实际上这正是这些企业存在的合理依据。由于市场是有缺陷的,这些国有企业是作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弥补市场的不足而服务。它们在根本上是非市场性的。虽然我国的国有企业有自己独特的存在依据,但作为那些一元产权结构的国有独资企业,同样是承担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政策工具。既然如此,在这里企求政企分开便很难取得实质性的绩效。
实现不了政企分开,也就实现不了产权明晰。产权明晰是以产权结构的多无化为前提的。如果仔细分析一下一元产权结构的国有独资企业,实际上这并不是一种公司制的现代企业制度,虽然在名义上也可以将之称为国有独资公司,但它们并不具备公司制的基本要求。国有独资公司(企业)只不过是业主制、合伙制这种自然人企业在资本规模上的延伸而已,在本质上并不是法人,而更多地带有自然人的特征。既然如此。又怎能谈得上出资人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明晰和分离呢?
将一元产权结构的国有独资企业进行产权结构多元化的改革,使政府利用行政手段贯彻其行为目标遇到了其他产权主体的抵制,从而可以有效地推动政企分开的进程。在多元投资主体存在的前提下,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相互制衡的法人财产权的建立,那么,这也就有助于企业家的职业化,有助于优秀的企业家更多地利用别人的资本,有助于出资人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择优秀的企业家运营自己的资本以增进社会产出。在这里,还必须正确地理解出资人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这种分离不是对出资人所有权的背叛,而是出资人所有权追求自身利益的逻辑结果。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实际上是所有权(产权)的社会化和企业的社会化。
产权的社会化和企业的社会化是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在产权社会化和企业社会化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超越私有制的逻辑来看待资本的运营。这时,资本的运营主要不是资本所有者的职能,而是资本经营者的职能,主宰和控制企业的不是远离企业的股东,而是与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的企业家。在出资人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经营者并不是企业资产所有者,因此,不能按照私有制的逻辑,象对待小业主、个体户那样,从对私有财产的关切度出发关心企业,而是建立起企业家的职业利益——风险机制。在产权结构多元化条件下,谁来运营资本、经营资产,应当由多元出资人根据企业家市场上对企业家的考核、评价来确定,而不是象国有一元产权结构前提下那样由政府任命。
总之,为了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在企业家的治理下尽可能大地增加出资人的所有者权益,产权结构的多元化是最基本的产权制度安排。当然,将产权结构多元化极端化也是不科学的。因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在这里还必须指出,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应当分类进行而不能一刀切,强调多元产权结构,但不等于所有的国有企业部改成多元产权结构,一定数量的一元产权结构的国有独资企业的存在对于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是必要的。

⑷ 企业股权多样化有何好处

股权多样复化也称为股权制多元化或产权多元化,主要是对国有企业改制而言的。其好处大致有四条:

1、通过股权多元化来转换国有企业的产权机制,通过产权机制来转换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机制。如果产权机制不转变,国企就不可能转变经营和管理机制,因为产权是前提,没有前提,结果不会出现。

2、使国有企业资产得到进一步清晰,明确国有企业的责任制度。股权多元化就要吸收新股东进来,现资产要进行评估,通过市场机制来加以评估,而不是自己关起门来做什么清产核资,自己评价自己,资产的使用价值始终模糊。家底不清,责任就永远不能清晰。

3、通过股权多元化,可以解决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对于国有企业可以进行战略性操作,有所为有所不为,把国有资本投在最有效的地方。

4、有利于政企分开,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之所以效益不好,与政企不分有很大关系。如果股权单一化,不可能做到政企分开,政府代表国家要参与管理。如果多元化,政府退出直接干预和管理。通过股权多元化,还有其他股东,很快企业经营机制就能步入正轨。

⑸ 什么叫股权多元化

民营企业股权多元化的关键是吸收家族成员之外的出资人,一般包括:引进战略投资;引进社会投资(可以是自然人投资和法人投资);经营者股权,引入职业经理人参与经营管理以后,以现股、期股、期权等形式授予经营者股权,作为对经营者的激励,调动经营者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以较少的成本获取了人力资本;技术股权,可以是技术直接作价入股,用股权换取无形资产,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可以高薪聘请技术人员,在技术转化为产品、形成价值后,再授予他们股权,作为一种激励,这样企业就可以在获取必要技术的同时减少了资金的支出;员工持股,员工股权不仅赋予员工主人翁责任感,可以增强其工作积极性,而且拓宽了企业的资本金来源,能够吸收员工持有的剩余资金。 虽然股权多元化可以促进企业规范管理,但是合理的股权结构才是影响企业发展和存亡的关键。这里的股权结构是指个人股权、家族股权和其它股权的比重;股权结构合理化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股权多元化的前提下,确保家族对企业的相对控制和避免股东之间的利益争斗。股权结构合理化不只是简单地提倡股权集中,或者股权分散,很多时候也无法得到一个确定的股权比重。股权结构合理化是要建立一种股东利益的制衡机制,要研究人性化管理,协调好股东之间的矛盾。

⑹ 企业股权多样化有何好处

您好,其好处包括以下:1、通过股权多元化来转换国有企业的产权机制,通过产权机制来版转换权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机制。如果产权机制不转变,国企就不可能转变经营和管理机制,因为产权是前提,没有前提,结果不会出现。
2、使国有企业资产得到进一步清晰,明确国有企业的责任制度。股权多元化就要吸收新股东进来,现资产要进行评估,通过市场机制来加以评估,而不是自己关起门来做什么清产核资,自己评价自己,资产的使用价值始终模糊。家底不清,责任就永远不能清晰。
3、通过股权多元化,可以解决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对于国有企业可以进行战略性操作,有所为有所不为,把国有资本投在最有效的地方。
4、有利于政企分开,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之所以效益不好,与政企不分有很大关系。如果股权单一化,不可能做到政企分开,政府代表国家要参与管理。如果多元化,政府退出直接干预和管理。通过股权多元化,还有其他股东,很快企业经营机制就能步入正轨。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⑺ 请教:股权多元化和资本多元化有什么区别谢谢!

上面回答中,股权多元化是对的。即所有者构成多元化,股东来自各种不同方面;
资本多元化是指企业融资的方式选择多种,比如股权融资,银行贷款,债券融资等多种形式。

⑻ 什么是股东多元化

股东多元化就是持股人的多元化

基本就是这样

⑼ 股权多元化 混合所有制是一回事吗

股权多元化,即引入其他性质的投资者,如民企,外资、私募基金并参与公司治理。
混合所有制是指在公司股份制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改革,探索其他所有制形式的分配制度。
二者在国企改革方面有联系,但并不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