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4天前找了家代理机构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今天收到代理机构的邮件,发

给检索避免了您申请不通过的一些损失,算是划算的额,不过实用新型专利一般都能通过的,类似度很高,稍微改一点就可以了。

❷ 贝尔为什么会造电话

简单来说,我觉得是 懒

因为不想跑到人家家里去问.聊天...

懒得写信

所以才想到要制造电话...

❸ 如何看待霜天晓角李晶与延禧攻略剧组以及缂丝工艺非遗传承人顾建东的版权纠纷

玉兰和竹子都是国画中烂大街的素材,但是对于一个作品来说,什么颜色、形状什么、大小和位置、所有元素的搭配都是作者创新的结果,只要不是使用古画原版这种公共版权,当然算自己原创!另外关于申请专利这事儿,外观设计假如符合著作权法的要求,那么就可以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于是即使该外观设计专利尚未授权,也可以依据著作权来维权,而不必等到外观设计专利授权。

但在我看来,是不是以后出了一个作品都要先去申请国家专利才行?不然别人盗用了就不是抄袭了。

❹ 伏虫隆在中国专利的时间

一种含伏虫隆和氯氟氰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审中-实审
申请号:201510357118.4 申请日:2015-06-24
摘要:本发明提内供了一种用于农业容害虫的含伏虫隆和氯氟氰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伏虫隆与氯氟氰虫酰胺的重量比为1~50:20~1。本发明提供的杀虫组合物高效、低毒且持效期长,可有效防治鳞翅目害虫。
申请人: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310023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溪路926号
发明(设计)人:邢家华朱冰春张晓铭纪磊姚汉清汪建良姬文娟刘燕君韦伟陈杰
主分类号:A01N47/34(2006.01)I
分类号:A01N47/34(2006.01)I A01P7/04(2006.01)I A01N37/46(2006.01)N

❺ 伏虫隆专利期

一种含伏虫隆和氯氟氰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审中-实审
申请号:201510357118.4 申请日:2015-06-24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农业害虫的含伏虫隆和氯氟氰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伏虫隆与氯氟氰虫酰胺的重量比为1~50:20~1。本发明提供的杀虫组合物高效、低毒且持效期长,可有效防治鳞翅目害虫。
申请人: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310023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溪路926号
发明(设计)人:邢家华朱冰春张晓铭纪磊姚汉清汪建良姬文娟刘燕君韦伟陈杰
主分类号:A01N47/34(2006.01)I
分类号:A01N47/34(2006.01)I A01P7/04(2006.01)I A01N37/46(2006.01)N

❻ 度量光的工具有哪些

冰洲石

冰洲石,即无色透明纯净的方解石晶体。它在透明矿物中具有最高的双折射率和最大的偏光性能,是人工不可制造也不能代替的天然晶体。实践证明,冰洲石是良好的光学材料、光电子材料,可用于制作激光开关、大屏幕显示器、天文观测太阳黑子的电子望远镜、宝石二色镜、激光测距仪等光学元件。这些光学元件材料的质量要求是无色、全透明,干涉测试无包裹体、无裂僚、无双晶、无节瘤,紫外光照射无荧光现象,而优良的冰洲石完全可以具备。

优质冰洲石晶体产于玄武岩和沸石的方解石脉中,其形成与热液作用有关。统计证明,世界上出产良好方解石晶体的地点有:美国的LakeSuperior铜矿区;德国的Saxony、Harz山脉的Ardreasberg;英国的Cumberland、Derbyshire、Durham、Cornwall和Lancaster;冰岛;墨西哥的Guanajuato等。中国的冰洲石晶体质和量都超过世界诸国。

冰洲石的用途很广,但它主要用于国防工业和制造高精度光学仪器,如大屏幕显示设备,电子计算机的折光,偏光器、偏光显微镜中的尼科乐棱镜,偏光仪,光度计,旋光测糖计,干涉激光解像仪,化学分析用的比色计等。此外,还可用于制造射程仪及测远仪的配件。冰洲石越来越受到现代工业的青睐,成为现代国防、航空航天和科研事业不可缺少的非金属矿产材料。

圭表

圭表是我国古代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

很早以前,人们发现房屋、树木等物在太阳光照射下会投出影子,这些影子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于是便在平地上直立一根竿子或石柱来观察影子的变化,这根立竿或立柱就叫做“表”;用一把尺子测量表影的长度和方向,则可知道时辰。后来,发现正午时的表影总是投向正北方向,就把石板制成的尺子平铺在地面上,与立表垂直,尺子的一头连着表基,另一头则伸向正北方向,这把用石板制成的尺子叫“圭”。正午时表影投在石板上,古人就能直接读出表影的长度值。

经过长期观测,古人不仅了解到一天中表影在正午最短,而且得出一年内夏至日的正午,烈日高照,表影最短;冬至日的正午,煦阳斜射,表影则最长。于是,古人就以正午时的表影长度来确定节气和一年的长度。譬如,连续两次测得表影的最长值,这两次最长值相隔的天数,就是一年的时间长度,难怪我国古人早就知道一年等于365天的数值。

仪征铜圭表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圭表 。1965年在江苏仪征石碑村1号东汉墓出土。仪征铜圭表长34.5厘米 ,合汉制1.5尺,边缘上刻有尺寸单位;表高19.2厘米,合汉制8寸。圭、表间用枢轴连接,使之合为一体。使用时将表竖立与圭垂直;平时可将表折入圭体中留出的空档内,便于携带。根据传统的说法 ,表高为8尺,这一数值曾被长期沿用。该表的表高恰为8尺的1/10,说明它是一件便携式的测影仪器 ,可证明当时常设的天文台用8尺的表进行观测的说法是可信的。

在很多情况下,圭表测时的精度是与表的长度成正比的。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在周公测时的地方设计并建造了一座测景台。它由一座9.46米高的高台和从台体北壁凹槽里向北平铺的长长的建筑组成,这个高台相当于坚固的表,平铺台北地面的是“量天尺”,即石圭。这个硕大的“圭表”使测量精度大大提高。

史料证明,以圭表测时,一直延至明清,现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一具圭表,是明代正统年间(1437~1442年)所造的。

远古时的人们,日出而作,日没而息,从太阳每天有规律地东升西落,直观地感觉到了太阳与时间的关系,开始以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确定时间,但这很难精确。据记载,3000年前,西周丞相周公旦在河南登封县设置过一种以测定日影长度来确定时间的仪器,称为圭表。这当为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

此外,圭表还可以有多种用途。周时期,人们认为在同一日子里,南北两地的日影长短倘若差1寸,它们之间的距离大约有1000里。据说周王室裂地封侯的时候,用的就是这种办法。圭表还可以测定方向。在地上画许多个同心圆,将表竿竖立在圆心,当上下午表影顶点落在同一圆周上时,将这些对应点连接起来,它们的中点轨迹与圆心连线便是南北方向。在夜里,当视线通过表顶凝望北极时,这方向也即是南北方向。古人在搭建房舍、修造道路和营造宫殿的时候都要仔细地确定南北方向(子午方向),《诗经》上说“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揆,揣度的意思。全句可以解释为,通过观测日影来决定营造楚国宫殿的方向。

日晷

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

世界上最早的日晷诞生于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王国。中国最早文献记载是《隋书·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于隋开皇十四年 (公元574年)发明的短影平仪, 即地平日晷 。赤道日晷的明确记载初见于南宋曾敏行的《独醒杂志》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图。

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画出十二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晷面的刻度是均匀的。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早晨,影子投向盘面西端的卯时附近。接着,日影在逐渐变短的同时,向北(下)方移动。当太阳达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时,针影位于正北(下)方,指示着当地的午时正时刻。午后,太阳西移,日影东斜,依次指向未、申、酉各个时辰。由于从春分到秋分期间,太阳总是在天赤道的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从秋分到春分期间,太阳在天赤道的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所以在观察日晷时,首先要了解两个不同时期晷针的投影位置。

这种利用太阳光的投影来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所用达几千年之久。然而,日晷有一个致命弱点是阴雨天和夜里是没法使用的,直至1270年在意大利和德国才出现早期的机械钟,而中国则在1601年明代万历皇帝才得到两架外国的自鸣钟,清代时虽有很多进口和自制的钟表,但都为王公贵族所用,一般平民百姓还是看天晓时。所以彻底抛却日晷,看钟表知辰光还是近现代的事。

使用日影测时的日晷,无论是何种形式都有一根指时针,这根指时针与地平面的夹角必须与当地的地理纬度相同,并且正确地指向北极点,也就是都有一根与地球自转轴平行的指针。观察这根指针在指定区域内的投影,就能确定时间。现有常见的日晷有下列几种不同的形式:

(1) 水平式日晷。是最常用的日晷,采用水平式的刻度盘,日晷轴的倾斜度,依使用地的纬度设定,刻度需要利用三角函数计算才能确定。适合低纬度的使用。

(2) 赤道式日晷。赤道式日晷是依照使用地的纬度,将轴(指时针)朝向北极固定,观察轴投影在垂直于轴的圆盘上的刻度来判断时间的装置。 盘上的刻度是等分的,夏季和冬季轴投影在圆盘上的影子会分在圆盘的北面和南面,适合中低纬度的使用。若将圆盘改为圆环则称为赤道式罗盘日晷。

(3) 极地晷。供指时针投影的平面与指时针平行,即与地平面的夹角与地理纬度相同,并朝向正北。时间的刻画可以用简单的几何图来处理,投影的时间线是平行的线条。适合各种不同的纬度使用。

(4) 南向垂直日晷。刻度盘面朝向正南且垂直地面的日晷。这一种日晷较适合在中纬度(30°~60°)使用。

(5) 东或西向垂直式日晷。刻度盘面朝向正东或正西且垂直地面的日晷。这一种日晷只能在上半日(东向)或下半日(西向)使用,但全球各纬度都适用。

(6) 侧向垂直式日晷。刻度盘面采用垂直方向的日晷。这一种日晷需要依照建筑物的墙面方向换算刻度,不容易制作。依季节及时间的不同,有时不会产生影子。南向与东西垂直日晷都可视为此形的特例。

(7) 投影日晷。不设置指时针,仅在地平面依地理纬度的不同绘制不同扁率的椭圆,在其上刻画时间线,并将长轴指向正东西方向、南北方向的短轴上则需刻上日期,指示立竿测量时刻的正确位置。

在此次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就上演了焰火点亮日晷这一激动人心的一幕。时钟接近20∶00,焰火在“鸟巢”上空绽放,突然,一道耀眼的焰火在体育场上方滚动,激活古老的日晷。日晷将光芒反射到2008面缶组成的缶阵上,和着击打声,方阵显示倒计时秒数。缶面上连续闪出巨大的9、8、7、6、5、4、3、2、1……

场面之震撼,令人终生难忘。

平面镜

人类使用镜子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的镜子就是天然的水平面。旧石器时代的人要想看自己的尊容就必须跑到池水边,对着平静似镜的池水自我欣赏一番。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会制作陶盆,盆里盛了水放在家里就用不着老是朝河边跑了。欧洲有关古镜的记录,最早是在埃及第十一王朝的坟墓中发现了类似镜子的实物,距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我国考古工作者也采集到这一时期的青铜镜。埃及的金属镜和我国从公元5世纪到13世纪流行的金属镜都是青铜制成的。到了15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用镀锡法制成了玻璃镜子,即在玻璃的背面涂了一层金属膜来反射光,反射效果极佳。于是皎白似银的玻璃镜子大量销售到各国,风靡欧洲。后来这种制镜技术被法国窃取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7世纪后期玻璃镜的制法从吹球法改进为溶液法,这样就能很容易地制成平面玻璃镜。至于在玻璃背面镀银膜的方法是19世纪才发明的。现在广泛使用的是镀铝的玻璃镜。

追溯望远镜

1623年,近代科学的奠基者伽利略,曾对望远镜的发明作过很客观的分析。他说:“我们可以肯定,望远镜的第一个发明者只是一个制造眼镜的人。他有各种各样的眼镜,偶然在不同远近的地方透过凹镜和凸镜两种镜片观看,见到并注意到了出乎意料的结果。这样就发现了这一用具。”在众多的记录中以荷兰米德尔堡眼镜商汉斯·利珀希最为出名:1600年的一天,他的两个孩子在店里玩耍,无意中把两片透镜叠在一起,并用它观看远处教堂的风标。突然,他的儿子兴奋地喊:“爸,快来看啊!”“你看见什么?”“我看见教堂塔顶上风标。”“胡说,教堂离我们那么远,你一定是搞错了。”“不信,你自己来瞧吧。”正是这次偶然的机遇,目不识丁的汉斯一下成了位发明家。1608年10月2日,荷兰议会收到了汉斯·利珀希提出的专利申请。当时荷兰正与西班牙政府支持的雇佣军开战。独立军指挥莫里斯亲王登上亲王府内苑的一座塔,用望远镜鸟瞰全城,连声说好,并称赞它说:“它可能对荷兰有用。”然而汉斯·利珀希并未因此交好运。望远镜的构造比较简单,立即有人仿造,并宣称自己才是真正的发明者。在混乱的战争状态下,荷兰政府拒绝了他的专利申请。

不久,法国驻海牙大使为亨利四世购买了一架望远镜。从此,在米兰、威尼斯、帕多瓦等地都出现了叫做“荷兰柱”、“透视镜”或“圆柱”的望远镜。

1611年德国人开普勒,这位以发现行星三大运动定律而名扬天下的天文学家,为了观察天体的运行,在望远镜的研制上也下了一番工夫。他创制的望远镜称为开普勒望远镜,由两片凸透镜——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的焦距长而目镜的焦距短。开普勒望远镜的工作原理是:由于被观察的天体相当远,它发出的光线以平行光进入物镜,穿过物镜后,在物镜焦点外很近的地方形成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由于物镜的焦点与目镜的交点重合,这样物镜得到天体的实像恰好落在目镜的焦距内,物镜的像就成为目镜的“物”,这个“物”在目镜的焦距内。当观察者对着目镜观察时,进入眼睛的光线就好像是直接从放大的虚像上发出来的。虚像的视角大于直接用眼观察天体的视角,因此从望远镜中看到的天体,使人觉得天体移近了,变得清晰可见了。

显微镜

在望远镜问世的同时,另一种重要的光学仪器——显微镜也诞生了。它也是偶然发明的。可以想象,有了望远镜的人很自然地会试用它来放大近旁的物体。伽利略本人也尝试自己做显微镜。有一天,他告诉一位朋友说:“我用这个管子(望远镜)看到的苍蝇有羊羔那么大。全身是毛,并且有很尖的爪子”。大约在1625年,博物学家约翰·法贝尔给这种装置定名为显微镜。

在显微镜的发明史上,最著名的人物是大科学家胡克和皇家学会的看门人列文虎克。在市政府里当看门人的列文虎克觉得整天无所事事,十分无聊。“总得干点什么吧。”他想。一天,他记起自己在布店学徒时,老板送了他一块放大镜,可惜表面有缺。他决定重新磨一块,从此一发便不可收,磨镜成了他的嗜好,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他黎明即起,把一块玻璃放在油石上,认真地磨来磨去。只要没有人来找他,他可以从日出干到日落。这样他一直干了40年。他的房间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齐、最好的透镜库。他磨的镜片都很小,有的甚至不比针尖大多少。他通常把磨好的镜片嵌在两片带孔的铜片之间,通过铜片铆固使镜片固定。他磨制的镜片的放大倍数在50~300之间,他的显微镜实际上是一种放大镜,也称为单式显微镜。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发明大大拓宽了人的视野,它们的制作又促进了人们研究光学理论的兴趣。近代光学差不多从那时候(17世纪)开始发展起来了。

我国古时候有没有透镜

在镜子的家族里,除了面镜之外,还有透镜。那么,在古代中国有没有透镜呢?对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有人认为我国古时候没有玻璃和与玻璃相当的透明材料,所以不可能有透镜。这种观点遭到了一些专家反对。根据东汉王充在《论衡》一书中的记载:“消炼五石,铸以为器,磨砺生光,仰以向日,则火来。”吕子方教授认为,这里说的五石指的是黏土、长石、矽砂、石灰石和白云石,这五种石头放在一起消炼就可以造玻璃,再磨砺加工就可以造出能会聚阳光的凸透镜来。当然这样的说法只能算是一家之言。然而即使没有玻璃,我国古代还有一种透明度相当好的材料,叫琉璃,未尝不能用来制作透镜。我国在唐代,西南边疆的贸易很兴旺,南亚诸国盛产的透明度很高的火珠也通过南方丝绸之路传入我国。据《旧唐书》记载,这种火珠“大如鸡卵,圆白皎洁,光明数尺,正午向日即火来”。我国五代的时候,道教学者谭峭隐居在嵩山,从事辟谷养气和炼丹之术。他有本著作名为《谭子化书》,书中提到当时常用四镜:“圭、珠、砥、盂。”科技史专家认为这四种镜子就是类型不同的凸透镜和凹透镜。

值得一提是,早在公元前2世纪,我国就有人用冰来做透镜,即将冰块削磨成凸透镜,对准太阳使阳光折射会聚,再将艾绒放在焦点上,艾绒就会燃烧起来。这种奇妙的取火方式说明古人对凸透镜能会聚阳光的特性是很熟悉的。知识点

透镜

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由透明物质(如玻璃、水晶等)制成的一种光学元件。透镜是折射镜,其折射面是两个球面(球面一部分),或一个球面(球面一部分)一个平面的透明体。它所成的像有实像也有虚像。透镜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❼ 阿尔弗里·诺贝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八九三年十月二十一日,阿尔弗里德·诺贝尔的六十寿辰,是在没有任何正式赞颂庆
祝的情况下度过的。当天他的实验室记录和日记表明,在那个与平时一样忙碌的工作日里,
他打算办理“无声发射武器”和“消除唱片上的干扰性噪音”的发明专利权,并且“考虑购
买瑞典的钢铁公司博福斯”。很有意义的是,这位思虑深远的人,由于他的发明性质,曾为
社会的福祸造成了那么多雷鸣般的爆炸之后,现在竟同机械的声音战斗起来了,厌恶他所制
造的那些响亮的礼赞或者别的骚扰。同样有意义的是,他的思想明确地回到了他的祖国,在
那里的博福斯也许能提供他渴望已久的东西——在一个地方,建立试验其专利发明等的更好
与更固定的场所。
毫无疑问,这位以四海为家的人虽然曾经说过,哪里有他的工作,哪里就是他的家;而
且他至少是在圣雷莫、阿迪尔和巴黎,有过三处舒适的“家庭”,然而却在他所有的财产包
围中,感到孤独,感到他同哪里都没有关系。
他有着无数的熟人和商业接触,在科学界和商务界也有着无数的崇拜者,但志同道合的
亲密至友却寥寥无几。他崇敬的妈妈和他的哥哥路德维格这两位亲人,都已去世多年了。精
力充沛的组织家保罗·巴布也死了,不久以前,巴布和他的几名高级法国伙友,曾无情地背
叛了诺贝尔的托拉斯。他最心爱的那位年轻女人,现在也远在天边,辜负了他想使她成为真
正朋友的一片希望,刚刚在不愉快的情况下,断绝了关系。
尽管他在很多场合曾说过“人在晚年交不了新的朋友”,但他在圣雷莫和长期来一直喜
欢去访问的巴黎,却真正地认识了一些新的人;就我们所知,他在这些新的交往中感到极大
的愉快。除了拉格纳·索尔曼以外,他还有几名乐与交往的伴友。他们都是一些有着高度文
化教养的年轻的斯堪的那维亚人,其中多系技术人员。因此,诺贝尔在同他们的交往中,既
受益又得到愉快;对于这位经常考虑技术问题的人来说,非物质的因素是不存在的。他们都
是在巴黎的“瑞典—挪威协会”(成立于一八九一年,现称瑞典侨团)的成员,这个受到诺
贝尔以各种方式慷慨支持的协会,是他们经常聚会的场所。诺贝尔从来不在节日的时候到那
里去,但却喜欢非正式地去看一下。他在这个俱乐部里认识或新交的人中,包括俱乐部的主
要活动家西加德·埃伦伯格中尉雕塑家沃尔特·鲁尼伯格(著名的瑞典——芬兰诗人约
翰·路德维格·鲁尼伯格的儿子)、威廉·昂格上尉(鱼雷制造专家)和两位工程师:索尔
斯顿·诺登费尔特(武器制造专家)与斯特雷里纳特(人造丝专家)。诺贝尔在他的晚年,
还得到了当时在巴黎的瑞典教堂作过牧师的内森·索德卜罗姆这样一位有价值的朋友。
大约有十年的时间,诺贝尔是出生于伦伯家族的朱丽叶·亚当夫人客厅的常客。亚当夫
人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者和共和派人士,在她的家里,当时文学、艺术、科学、政治方面的很
多大人物,经常聚会讨论一些紧急的时局问题。朱丽叶·亚当是里昂·甘伯塔的热情门徒之
一,主编著名的报纸《新闻评论》。那些经常到瑞典—挪威协会和亚当夫人沙龙去的人,包
括伯莎·冯苏特纳在内,曾把阿尔弗里德·诺贝尔,描绘成一位使人兴奋的聪敏谈话者。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当时在圣雷莫的诺贝尔,正在考虑与瑞
典和瑞典人士建立密切接触,并且打算回到他的祖国。自从一八四二年当他九岁的时候移居
国外以来,除了一八六三年至一八六四年在赫勒内堡进行试验工作期间,他在国内已经没有
固定的住宅了。在圣雷莫的新环境,一方面对他的健康有好处,另方面也有着妨碍他的工作
的很多不利之处。所有的仪器和化学品,甚至是微不足道的需用品,都得从德国订货;当地
工人找不到;住在邻近田园乐境里几座别墅中的人,并非没有理由地抱怨那些在小码头上进
行的发射试验干扰了他们的平静。
这位发明家开始计划在别处为他的工作找个地方。人们会以为,象他这样一个在全世界
都有工厂的人,将有很多地方可供选择;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由于线状无烟炸药那场官
司,当时他对英国非常没有好感。他曾写道:“在英国,保守主义如此盛行,以致法律顾问
不敢接受任何未经上古时代准许的东西。”他还发现潮湿的英国气候,对他虚弱的身体很不
利。因为早些时候同法国炸药垄断当局的冲突,他不想回到塞夫兰实验室去。他曾说过:
“所有的法国人都狂喜地以为:大脑是‘法国的’器官。”尽管德国是提供他所需要的化学
品和机械零件的最好来源,但因为这个国家的内部政治动乱,以及它的狂妄军事姿态,他不
愿回到威廉二世的德国。他虽然长期离开自己的祖国,却仍然感到他始终是一名瑞典公民,
而他回到祖国的作法,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他的性格。别的处于他这种地位的归国富翁,
毫无疑问地要买下一座公寓或一处乡村田庄,以便在那里安度富裕的晚年,但阿尔弗里
德·诺贝尔却不是那样。他得到的是一座新工厂,一个大型的新的工作领域。
这座工厂,就是在韦姆兰省博福斯的“博福斯—古尔斯邦公司”,以及原有的并在后来
成为有名的钢铁厂和弹药厂。诺贝尔在一八九四年花了一百三十万克朗买下了这家公司。他
把自己的私人住处安置在附近的比耶克博恩一所前庄园主的房子里;最主要的是安排在他在
邻近处建造的一座实验室里;这座实验室虽小,却有着适应半工业式工作的一切最新设备。
在这里,他逐渐聘请了许多瑞典工程师,在他新的信赖的朋友拉格纳·索尔曼的领导下从事
工作。
诺贝尔还成为在韦姆兰省比耶尔纳堡的另外一家有名的瑞典钢铁公司的老板;他的意图
是继续发展那里已有的高炉、酸性转炉炼钢厂和轧钢厂。由于同时买下了附近的卡拉斯大瀑
布,他计划开发这条河流的水电资源;这是瑞典利用所谓“白煤”的早期范例,而这种“白
煤”,则是现今这个国家固有的最重要的电力资源。
然而,北国冬天的凛冽气候,对于这位新的主人来说是太严酷了;尽管他的精神受到新
的任务和发展责任的巨大激励,但是他的健康不佳。因此,在此后几年里,也就是在他最后
的有生之年内,他只是在夏秋季节来看望,并且精力旺盛地指导他的这批新的工厂。
拉格纳·索尔曼曾经说过,这位也许是上了年纪但却精力充沛的发明家给予自己的唯一
休息是步行或者乘坐由他那两匹活跃的奥洛夫种马驾驶的轻巧小马车到外面去散散心,这同
他在巴黎和圣雷莫的情况是一样的。
在诺贝尔死后的第二年,当地报纸发表了一两篇关于这位发明家的当年流传的在乡村旅
行的趣闻通讯。有一篇文章写道:“……他坐在他那驾密封的马车里,以极快的速度,雄纠
纠地经过那里。人们只能听到轻快的马蹄声,因为车轮周围箍上了他所发明的橡胶,所以,
马车本身是没有声音的。他同车夫之间有着电话联系;马车内外的灯光,是由蓄电瓶的电力
照明的。就这样,这位黄色炸药大工疾驶而过。五十年前,如果有人看到有这样一辆马车在
黑夜里点着灯光静悄悄地飞驰着,那么,他就会很自然地以为是魔鬼出来愉快地游山:天晓
得那些信神的人们在复活节的夜间看到这样一辆马车又会想些什么!”
在一八九四年至一八九六年期间,以诺贝尔自己的设想为基础进行的多种多样的试验,
表明他比他的时代先走了五十年;现在,这些试验都流进那条永恒的河流里去了。为了说一
下这些以生产规模进行的试验所涉及的范围,从现代杂志上引证下列这些方面是值得的:新
型炸药及附属物,枪支盔甲的电镀,抛射体和火箭的引线及推进炸药,轻金属合金,枪支内
部冷热的固定偏差,钾和钠的电解产品,人造丝,合成橡胶,合成宝石、空中地图摄影,等
等。很多在这里详细研究过的新奇东西,成为诺贝尔死后各方面重要发展的基础。
博福斯是瑞典的地方,而制造军用材料则是那座工厂的主要目的。作为一名军火制造
者,经四海为家的阿尔弗里德·诺贝尔长期处境微妙,现在则可以完全站在瑞典人的立场
上,把他的思想放在国防上,正象他的父亲伊曼纽尔当年那样,曾在先前发展了他的“保卫
自己亲爱的祖国免受强敌侵犯的方法”。阿尔弗里德·诺贝尔写道:“假如说有一种工业部
门应该完全不依赖国外供应的话,那么,它就明显地是国防部门;由于在瑞典有着弹药工
厂,如果不使它们保持发展,那将是既可惜又荒唐的。……我们是为了生活而接受定货的,
但我们的目的是去创造,而不是沿着祖先们的脚印走。”
在他所经营和负责的一切事务里,诺贝尔要求的是最好的劳动、原料和产品。在博福斯
的情况也是这样。只要提一下,他此时对博福斯命运攸关的领导,是这座工厂整个发展的转
折点,也就足以说明问题了。车间建筑、机器和生产方法都被扩大和现代化了,产量也由于
采用新的方法而增加。与此同时,这家企业的财政地位,也通过新的投资而建立在健康的基
础上,诺贝尔曾以股票的形式贡献了二百五十万克朗。有充分的理由这样说:博福斯在后来
六十年间所经历的良好发展的基础和基本条件,都是由诺贝尔本人在他生前所奠定的。当他
的一名助手,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他要求别人行动精确、语言明了,而且总是很急迫。人
们必须十分注意领会他十分活跃的思想,以及留心他那些经常突然出现、然后又很快消逝的
可惊的一刹那间的念头。
目前,这家公司改名为“博福斯公司”,包括它独家拥有的一些附属公司在内,是一家
有着一万三四千名工人和大约五亿克朗总资产的大型公司。除了制造著名的军用材料以及由
附属有“博福斯诺贝尔克鲁特公司”生产的炸药外,近几年来,它还补充制造其它化工品和
医药材料,这些都完全符合诺贝尔的兴趣。
诺贝尔生前,博福斯和比耶克博恩都处在大路旁边。当他还能够在那里工作的时候,他
对周围的环境,总有一种如在家乡的感觉。
诺贝尔在给索尔曼的信里曾经写过:“我从不借用的两件东西是金钱和方案。”毫无疑
问,这两种东西对他来说,都是绰绰有余的。然而,使这位发明家越来越感到致命般痛苦
的,是时间、睡眠、健康和平静的不足。他一生不得休息的状况,现在要来算帐了。尽管他
不断表示相反的愿望,但一八九五年至一八九六年,对于“那些迫切要求改变和完善的事
情”来说,的的确确是其一切图谋、规划和期望的进程中大变迁的年头。这些事情分布在地
上、地下、海洋和天空。他曾用五种语言在日记、报告、草图和信件里,在诗歌和散文里,
以及在数字和统计表里,亲手将这一切写了下来。在他生前最后的两年中,大量文件都注有
日期,只有几周时间的间隔,那是由于他从圣雷莫到巴黎、布鲁塞尔、苏黎世、柏林、汉
堡、伦敦、斯德哥尔摩和博福斯进行没完没了的巡视旅行,以及由于到埃克斯累班和卡尔斯
巴德等休养地而中断的。在这些休息所里,他由于病症日趋恶化而去瞧医生和专家,然而,
他对他们的劝告既不相信也不遵守;他的信件还证明,他对于一项为了“很好地休息和关心
我的健康”的决定,也从未照办。
但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界限。这位现在将近六十三岁的人,几十年来那种永不枯竭的智力
和一往无前的精力,使得他周围的人感到惊佩。似乎难以置信的是,他的意志力量和坚忍精
神竟然能将被他无情使用的这艘破船维持得那么长久。
诺贝尔在一八九六年同索尔曼一起度过了他最后一个夏天和秋天。当他在比耶克博恩和
博福斯鼓励和指导广泛的技术工作时,他被那里懂得的助手们看成是一个内行。九月份,他
的哥哥罗伯特死了。他自己在遭到他称之为“尼夫尔海姆鬼魂的来访”的病痛(严重的偏头
痛和血管痉挛症)后,他终于明确认识到必须采取措施。他到南方并在巴黎请专家进行了诊
断。他被告知说,他得的是一种厉害的心胶痛症,因此他必须绝对休息;这句话所掩藏的意
思是,现在是准备后事的时候了。
现在举世皆知的他那份处理身后财产的遗嘱,是在一八九五年患病初期起草好了的,并
且存放在他出生的城市斯德哥尔摩的一家银行里。这件事可以被看成是他认为自己真的属于
那个城市的暗示。他现在想:有必要与一两位可靠的朋友,包括路德维格的儿子、他那位在
圣彼堡石油公司当头头的侄儿伊曼纽尔,谈谈这件事,然后去一趟巴黎。医生们的判断,还
使他采取了在那种情况下很不平常的另外一些行动;这些行动别的姑且不谈,却一点也显示
不出诺贝尔在临死前的思想痛苦:他亲自仔细地监督了当时在圣雷莫公园为索尔曼一家建造
的一座别墅;他卖掉了为自己在圣雷莫拉车的马匹,并且在巴黎买下了三匹新马和漂亮的马
具来替代它们。
除了象通常那样坚持写日记外,他还把时间花在最不寻常的写作上。他穿着睡衣,头痛
地坐在那里,忙着赶写一部受到雪莱影响的悲剧《复仇的女神》,以及在创作一部以不久前
那场使他非常伤心的线状无烟炸药诉讼案为背景的剧本,他给这个讽刺剧取名为《杆菌发明
专利权》。这是两部最奇妙的著作,在很多方面反映了作者的典型性格,包含着揭露生活和
人物的痛快淋漓的哲学语言。
此外,他每天还要就多样的生意计划及复杂的化学处理亲手写下十几封信。他于十月份
在给索尔曼的一封信里写道:“说起来就好象是命运的讽刺,我必须遵命服用硝化甘油。他
们把它称为三硝酸酯,以使药剂师和公众不致害怕。”
他的最后一封信是于一八九六年十二月七日在圣雷莫写给索尔曼的。诺贝尔是在两个星
期前到达那里的。这封信就好象他在健康时写的那样,谈的是一种新的硝化甘油炸药,末尾
的几句话是:“不幸的是,我的健康状况再次恶化,连写这几行字都有困难;但是,一旦当
我能够的时候,我将回到这个使我们感兴趣的题目上。您忠实的朋友,阿·诺贝尔。”
从他那通常一样清楚、易懂与端正的笔迹中,看不出他正处于崩溃的时刻;但是,他却
再也不能回到那个曾经使这位才气焕发、精力旺盛的人终生感到兴趣的题目上去了。这封未
寄出的信放在他的写字台上。写完信后的几个小时,他便得了脑溢血症;经努力抢救无效,
终于在十二月十日凌晨二时,结束了他那多事与非凡的一生。
拉格纳·索尔曼说过这样的话:“阿尔弗里德·诺贝尔的最后几个小时,是非常悲惨
的。他在信里曾多次表示的不祥预言终于成为事实。在他临死前的几天,果然‘周围只有雇
佣的仆人,却没有任何一个身旁的亲人;这种亲人有一天会用他那轻轻的手将我的眼睛合
上,并且会小声地说上几句温柔真诚的安慰话。’”他遭到严重不安的打击,并且不让他站
起来。他部分地失去了说话的能力,除了他儿童时代的语言外,他什么都记不住了。无论如
何,他的主要女仆奥古斯特说,他说了许多仆人们感到莫明其妙的话。他们看来只听懂了
“电报”这个词,并且通知了他的两个侄儿伊曼纽尔和亚尔马·诺贝尔,以及索尔曼。他们
都没有来得及在他临终前赶到那里,而他正象他生前那样,孤独地越过了人境。
这位曾在现代景物方面留下很多痕迹的最卓越的人,就这样多多少少在不受注意的情况
下,结束了他奋斗的一生。但是,由于他是一个没有直系继承人的大富豪,并由于他用最不
寻常的方式起草了遗嘱,因此,另外一场奋斗,也就是为了千百万人的奋斗,很快便开始了。

❽ 急需作文 读《淘气包马小跳》 500字左右的

周末的家庭晚宴

马天笑先生是在打高尔夫球时认识沃克先生的。

沃克先生一家刚从美国来,他是这座城市美国领事馆的新任领事,讲一口流利的汉语。当他知道马天笑先生也有一个儿子,跟他的儿子一般大,立即邀请马天笑先生一家在下个周末,去参加他们家的周末晚宴。

到了下一个周末,马天笑先生开着车,耳朵里灌满了马小跳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马小跳:"沃克先生的儿子叫什么名字?"

马天笑先生:"好像叫本。"

马小跳:"为什么要叫'笨'?难道沃克先生的儿子很笨吗?"

马天笑先生:"不是'笨蛋'的'笨',是'本来'的'本'。"

马小跳:"好奇怪的名字!"

宝贝儿妈妈:"'马小跳'这个名字,也有很多人觉得奇怪呢。"

马小跳:"本来到我们国家,他还上不上学?"

马天笑先生:"听说在领事馆附近的一所小学当插班生。"

马小跳:"他不懂中文怎么上课呢?"

马天笑先生回答不上来了。

马小跳:"本的头发是什么颜色的?外国人头发的颜色总是五颜六色的,不像我们中国人都是黑色的。"

马天笑先生还是回答不上来,因为他还没见过本。

马小跳:"本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外国人的眼睛也是五颜六色的,不像我们中国人……"

马天笑先生:"马小跳,你的问题太多了!马上就到了,你自己慢慢看吧。"

汽车驶进美国领事馆,在一座西式的小白楼前停了下来。沃克先生、沃克太太和他们的儿子本,已在门廊那里迎接他们了。

沃克先生拥抱了马天笑先生,沃克太太和宝贝儿妈妈互相亲了脸颊,马小跳和本握了手,他正想用英语向本问好,本先开口了:"你好,马小跳!"

"你会说中国话呀!那我就不说英语了。"

其实马小跳只会说几句简单的英语,刚才在路上,他还担心听不懂本说话怎么办。

本说,他爸爸的中文特别棒,现在,他爸爸教了他一点点,所以现在,他的中国话说得不是太好。

"说得不是太好没关系。"马小跳拍拍本的肩膀,"我听得懂这种不是太好的中国话。"

晚宴开始了。长方形的餐桌上铺着漂亮的桌布,摆放着精致的陶瓷餐具、晶莹剔透的高脚酒杯、许多的鲜花,食物却是简简单单的。

沃克先生在和马天笑先生聊高尔夫球;沃克太太和宝贝儿妈妈在聊中国的陶瓷和丝绸;本就坐在马小跳的对面,马小跳一手拿叉一手拿刀,全力对付一块七成熟的牛排。好不容易切下一块来,用叉子叉到嘴里,这才抬起头来,一边咀嚼,一边看本的头发和眼睛的颜色。

本的头发是亚麻色的,在头顶上打着卷儿,这让马小跳想起他在翠湖公园见过的一只贵妇狗,头顶上的毛也是打着卷儿的;本的眼睛是绿色的,不是很大,滚圆滚圆,像两颗绿色的玻璃球;本的脸上,最有特点的是他的鼻子,在马小跳看来,简直就是"巨大"。当本埋头切牛排时,马小跳觉得,那巨大的鼻子就像悬在本脸上的巨大的惊叹号。

在上最后一道甜点时,本告诉马小跳,他突然不喜欢他现在读书的学校了。

"我知道你为什么突然不喜欢了。"马小跳舀一勺芒果布丁在嘴里,等布丁慢慢地滑进了肚里,才说道,"肯定在你现在的班上,没有一个像我这样的同学。"

"好得很,你说到我的肚子里去了!"

马小跳纠正道:"不是说到你肚子里去了,是说到你心里头去了。"

"我的意思是说--"本放下刀子和叉子,用手比画着,"你是我肚子里的蛔虫。"

马小跳又纠正道:"不能说'是你肚子里的蛔虫',只能说'像你肚子里的蛔虫'。"

接着,本问马小跳:"如果我想成为你的同学,应该怎么办?""你可以转学。"马小跳为他出谋划策,"从你现在的学校转到我们学校,还必须转到我们班上,我们才能成为同学。"

"爸爸妈妈,我有话要讲!"本突然站起来,大声宣布道,"我要转学!"

"哦,本!"沃克太太的眉毛高高地扬起来,"你太让我吃惊了!"

沃克先生却显得很平静:"我能听听你的想法吗,本?"

"我想转到马小跳的学校去读书,我想做马小跳的同学。"

"难道你现在的班上,没有像马小跳这样的同学吗?"

"没有。"本坚决地摇头,"所以,我没有朋友,我很孤独,我很不快乐……"

"哦,我的本!"

沃克太太起身拥抱本,满脸都是对儿子的愧疚。沃克先生也郑重其事地向本道了歉。对沃克先生和沃克太太来说,如果他们的儿子因为没有朋友而孤独、不快乐,那是相当严重的、不容忽视的问题。这让马小跳十分惊诧,他亲眼目睹了人家外国家庭中,大人和孩子之间那种真正的平等。

马小跳跟着本到他的房间去了。沃克先生和马天笑先生停止聊高尔夫球,沃克太太和宝贝儿妈妈停止聊陶瓷和丝绸,他们向马小跳的爸爸妈妈请教,怎么才能将本转到马小跳的学校去,跟马小跳做同学。

"本真的需要转学吗?"

在中国父母中,像马小跳的爸爸妈妈已经称得上相当开明了,但沃克先生和沃克太太几乎不加考虑地就要给本转学,还是让他们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当然。"沃克太太情绪有些激动,"我的儿子感到孤独,感到不快乐,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沃克先生也说,既然他的儿子已经找到了朋友,他想跟他喜欢的朋友在一个学校、一个班里,他觉得他儿子的要求一点都不过分。

马天笑先生答应在下周一,陪同沃克太太和沃克先生一道去马小跳的学校拜见欧阳校长。

马天笑先生对欧阳校长的评价极高:"她是我见到的最与众不同的中国校长。"

"哦!"沃克先生发出一声惊叹,"此话怎讲?"

"这位校长非常在乎学生在学校里是不是快乐,她有一种观点:如果孩子在学校里感到不快乐,那是教育的失败。"

"确实很特别。"沃克先生赞许道,"我知道很多中国校长,他们最在乎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

沃克先生不仅中国话说得好,他还是个中国通。

周末晚宴结束了。当中国一家人和美国一家人在那幢西式小白楼的门廊下告别时,中国男孩马小跳和美国男孩本•沃克,已成了心心相印、难舍难分的好朋友。

"你等着我,马小跳!"本的绿眼睛在夜色中,像两盏闪烁的小绿灯,"我们会天天在一起,即将的。"

马小跳不再纠正本的语法错误。就这一晚上,本那"不太好的中国话",他已经听顺耳了,如果要他一句一句去纠正本的中国话,非把他累死不可。

马小跳上了车,把头伸出车窗外:"本,我们都等着你!"

只有本心里明白,马小跳说的"我们",除了马小跳,还有唐飞、张达、毛超。马小跳拍着胸脯,已向本保证过了:本肯定会像喜欢马小跳一样,喜欢唐飞、张达和毛超。用语言给本画像

马小跳是一点点地像挤牙膏似的将美国男孩本要来他们班做插班生的事透露给唐飞、张达和毛超的。

"我们班,马上要来一个插班生。"

毛超对马小跳很是不满,他觉得传播这类小道消息,应该是他毛超的专利。

"我怎么不知道?"

马小跳不理睬毛超,继续透露:"他不是中国人。"

"他不是中国人,为什么要跑到我们中国人的学校来读书?"

"他爸爸到我们这里来工作,他和他妈妈都跟来了。"

唐飞警惕地:"马小跳,你怎么知道得这么多?"

"就是嘛--"毛超和唐飞一唱一和,"我不知道的他都知道。"

"他来了以后,我们就不再是四个好朋友,而是五个好朋友。"

这才是马小跳最想跟他们说的、最为关键的一句话。

"相当的莫名其妙!"唐飞对马小跳已经忍无可忍,"你怎么知道我们就能够成为好朋友?"

"就是嘛--"毛超和唐飞一唱一和,"你都不认识他……"

"我怎么不认识?"马小跳声辩道,"我都去过他家了,还在他们家吃了饭。"

"吃的什么?"

唐飞对吃的,比对那个即将成为他们的好朋友的美国男孩更有兴趣。"牛排、沙拉,还有芒果布丁……"

"马小跳,你相当的无情无义。"唐飞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你去吃好东西,都不把我们几个好朋友叫上。"

这一次,毛超没有附和唐飞。相对牛排、沙拉和芒果布丁,毛超对这个即将成为他们的好朋友的美国男孩更感兴趣。

"他叫什么名字?"

"本。"

"笨?"唐飞便嘎嘎地笑得打嗝,"他叫笨……"

这实在是一个引人发笑的名字。马小跳、张达和毛超也笑起来,四个人笑成一团。

毛超又问:"这个叫'笨'的,他长得帅吗?"

实事求是地说,不能因为本是美国男孩,就说他长得帅。但是马小跳喜欢本这个人,所以也喜欢他的样子。

"本的样子……"

书到用时方恨少。每次马小跳想选一个合适的形容词来用时,他的脑海里便空空如也。这种时候,总是毛超来接应他:"本的样子,是比较困难,还是比较抽象?"

所谓困难,就是"丑";所谓抽象,就是"难以形容"。实事求是地说,本的样子既不困难,也不抽象。

唐飞启发马小跳:"你就直接说,他长得顺眼还是不顺眼?"

马小跳回答:"顺眼。"

"怎么个顺眼,你说给我们听听。"

像画像一样,马小跳用语言,给本画了这么一张像:"他和张达一样高,他和我一样胖瘦。他的头发是亚麻色的,发型像'贵妇头'。他的两只眼睛又小又圆,像两颗绿色的玻璃弹球。他的鼻子很大,像悬在脸蛋中间的惊叹号。他的两颗门牙很长,长到嘴唇外面来了,像米老鼠的两颗门牙。"

这张用语言画的像,从头发到牙齿,应该说十分具象了。只有"贵妇头",唐飞他们希望马小跳再细说细说。

"还记得我们在翠湖公园见过的一只叫菲娜的贵妇狗吗?"他们都说记得,马小跳这才继续往下说,"贵妇狗头上那堆卷卷毛,跟本的发型一模一样。"

唐飞又笑得打嗝,毛超笑得东倒西歪,歪在张达的身上。虽然他们还没有见过本,但就凭马小跳用语言给本画的这张像,他们已经喜欢上本了,用唐飞的话说--那是相当的喜欢。当然,也都在心里默认了本是他们的好朋友。既然是好朋友,就有一个语言沟通的问题。张达最先想到这一点。

"我们说话……他听不懂怎……怎么办?"

马小跳是这样来描绘本的语言能力的:"他不是完全听得懂,但能听个囫囵吞枣。他说中国话说得不是太好,但是我们可以帮他说。如果你说的就是他心里想的,他就会说'好得很'、'你是我肚子里的蛔虫'。"

"我们这里有一条最好的'蛔虫'。"

唐飞说的是毛超,毛超没有否认,也没有肯定。想一想也是,这差事非毛超莫属。

星期一,马天笑先生陪同沃克先生、沃克太太和本拜见了欧阳校长。星期二,本办理了转学手续。星期三,本正式成为马小跳他们这个班的插班生。

因为有马小跳,几乎没有任何的熟悉过程,本便把一切都熟悉了。马小跳还把毛超隆重地推荐给本,让毛超做本"肚子里的蛔虫",并保证毛超比他还"好得很"。

下午有一节班队活动课,正好举行欢迎仪式。秦老师让每个同学都介绍了自己,然后是本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丁文涛自告奋勇,他说他英语很好,可以给本当翻译。

"不要,我可以说中国话。"本坚决地摇头,"我的中国话说得不是太好,我的肚子里有一条蛔虫,他是毛超,他会帮助我,你们都能听懂。"

"哈哈……"全班笑翻了,都在笑毛超是蛔虫。秦老师沉下脸来,她问毛超是怎么回事。

"我不是你们想象的那种蛔虫。"毛超说,"本的意思是,如果他用中国话表达不好的时候,我就可以帮他说出他心里想要说的话。"

秦老师不明白了:"他心里想的什么,你怎么知道呢?"

"他知道的。"本坚持说,"他是我肚子里的蛔虫。"

"哈哈……"全班又笑翻了。秦老师拿本真是一筹莫展。

本不明白为什么他每说一句话,同学们都要笑,而秦老师却一点都不笑。

本对全班同学说:"从今天开始,很荣幸的,你们做了我的同学……"

毛超反应极快,及时发现了本的语法错误。他打断本的话:"本的意思是,他很荣幸地成为我们大家的同学,对吧,本?"

"好得很!"本向毛超竖起大拇指,"你是我肚子里的蛔虫。"
取一个中国名字叫"牛皮"

本说中国话像唱歌,将每个字音都弯来拐去,汉字的四声,从他嘴里出来全变了调。但是,本的听力却没有问题,他不仅能听懂每一句中国话,连"本"和"笨"这两个字声调的差别,他也能听出来。

唐飞是故意的,每次叫"本",他都故意降成第四声"笨"。

"笨,我给你说……"

本反应极快:"我不笨。"

"难道你不叫'笨'吗?"

"我不叫'本',我叫'笨'。"

本想说他不叫"笨",他叫"本",可这两个字音从他嘴里弯出来,刚好说反,唐飞又笑得打嗝。

马小跳对唐飞极其不满:"唐飞,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了,你还老把'本'叫成'笨',真没劲!"

毛超息事宁人:"我们干脆给本取一个中国名字。"

"好得很!"本拍着毛超的肩膀,"你是我肚子里的蛔虫。"

这一声"好得很",说明本也很愿意有一个中国名字,这让马小跳他们兴奋不已。在他们的想象中,只有大人才能给小孩子取名字,也就是说,要等他们以后做了爸爸,才有权力给自己的儿子或者女儿取名字,没想到现在,他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可以给别人取名字了。

毛超问本:"我们中国有百家姓,你想要一个什么姓?"

本眨巴着他的绿眼睛:"什么叫百家姓?我不懂。"

"这样跟你说吧,比如我马小跳,姓马,名小跳。"

"我明白了。"本点着头,"我想姓马。"

"姓马有什么意思呢?你还是随我姓唐吧。"

本问唐飞:"为什么要姓唐?我不懂。"

"'唐'是中国最牛的姓。"

"'最牛'是什么东西?我弄不懂。"

"中国的唐朝是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在你们美国,中国人常去的那条街叫'唐人街',你说姓唐是不是最牛的?"

本说:"我姓'最牛'好不好?"

"'最牛'不是姓。"毛超问马小跳,"不知道百家姓中,有没有姓牛的?"

马小跳想当然地:"有马,就应该有牛。"

"有姓牛的……"张达很肯定地,"有一个说相声的……叫牛群……"

"既然百家姓中有'牛',就让他姓牛吧。"马小跳替本做主姓了牛,但名字还没有,"牛什么呢?"
毛超想把他的姓作为本的名字:"牛毛。"

"叫牛毛还不如叫牛皮。"唐飞又嘎嘎地笑起来,"牛皮还可以吹一吹。"

本不一定明白"吹牛皮"是什么意思,在他的想象中,"吹牛皮"一定非常好玩,所以他一拍手:"我喜欢'牛皮'这个名字!从今天起,不,从现在起,你们只能叫我的中国名字,我叫牛皮。"

第二天在学校,本--不,现在只能叫他牛皮--不管见到班上的男生还是女生,他都会说:"我有一个中国名字,请你以后叫我牛皮。"

同学们都觉得好笑,只有路曼曼觉得生气:"本,你为什么要取这么奇怪的名字?"

牛皮郑重地:"我喜欢牛皮这个名字。"

路曼曼十分霸道地:"我不许你叫牛皮!"

牛皮笑嘻嘻地,慢条斯理地:"有没有人不许你叫路曼曼?"

马小跳和唐飞都在暗中握牛皮的手,为他助威。路曼曼有所警觉,她突然问牛皮:"你告诉我,谁给你取的这个名字?"

"这……"

牛皮瞪着绿眼睛,在寻找毛超。毛超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牛皮想说的是,谁取的这个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喜欢这个名字,他只要这个名字。"

"好得很!"牛皮跟毛超来了一个紧紧的拥抱,"你是我肚子里的蛔虫。"

"你不说,我也知道是谁给你取的这个怪名字。"

路曼曼怀疑,乱给本取名字的人,不是马小跳就是唐飞,她要把这个情况报告给秦老师。

不一会儿,马小跳和唐飞便毕恭毕敬地站在了秦老师的面前。

秦老师那像探照灯一样的目光,在马小跳和唐飞的脸上轮流地扫了几个来回后,问道:"牛皮这个名字是谁取的?"

唐飞说:"我本来想给他取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名字,比如黄河,比如长江,他都不要。"

马小跳说:"我本来想给他取一个威武的名字,比如金刚,比如泰山,他也不要。"

"我在问你们是谁取的牛皮这个名字?你们考虑过国际影响没有?"秦老师不想跟他们两个绕下去,直截了当地,"你们不说,我也知道就是你们两个取的。这种奇奇怪怪的名字,也只有你们两个才想得出来。""不只是我和马小跳两个,还有一个--"唐飞把毛超供出来了,"毛超先取的是'牛毛',我说'牛毛'不如'牛皮',没想到本一下子就铁了心,非要用'牛皮'做他的中国名字不可。秦老师,真的不怪我……"

秦老师再跟他们说下去,她怕自己的血压又要升高。

"你们去把本叫来,我另给他取一个名字。"

马小跳和唐飞把牛皮带到秦老师的跟前。秦老师对牛皮的态度不像对马小跳和唐飞那样严厉,毕竟人家是国际小友人,而秦老师是相当注意国际影响的。

"本,听说你现在有了一个中国名字?"

"秦老师,请您以后叫我牛皮。"

"你知道'牛皮'是什么意思吗?"

"不用知道。我喜欢牛皮这个名字。"

秦老师耐着性子:"我们中国人的名字都是有意义的。所以,我要重新给你取一个有意义的名字。"

"谢谢秦老师!不用麻烦了!"牛皮很有礼貌,但也很固执,"我只要牛皮这个名字。"

经验丰富的秦老师,面对这个太有主见的美国男孩,一筹莫展,竟按中国老师的惯性思维,搬出他的父母来。

"如果你爸爸妈妈不喜欢牛皮这个名字,你会考虑重新取一个中国名字吗?"

牛皮轻描淡写地:"他们尊重我,也会尊重我的喜欢。"

秦老师无话可说了。人家外国孩子就这么自我,人家的父母就那么民主。他喜欢叫牛皮,就随他吧。

丁文涛的如意算盘

丁文涛在寻求一切机会接近牛皮,这是他爸爸布置给他的任务。他爸爸告诉他,学外语最需要的是语言环境,而丁文涛学了几年英语,老是派不上用场,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飞跃,就是因为没有一个人完全用英语和他对话。

"你要千方百计地接近他,跟他做好朋友,上课下课都跟他在一起,只用英语和他对话,这等于一分钱不花,就给自己请了一个陪练英语的外教。你知道现在外教的市场价吗?一小时三百元呢!"

丁爸爸两只眼睛在闪闪发光,丁文涛的两只眼睛也在闪闪发光,他在做心算:如果他每天和牛皮说一个小时的英语,就等于他每天赚了三百元;说两个小时,就等于他每天赚了六百元;说三个小时,就等于他每天赚了九百元……可是,丁文涛的眼睛很快又暗淡下来:"一到下课或放学的时候,牛皮就跟马小跳他们几个在一起,我根本接近不了他。"

丁爸爸一挥手:"你要像攻克一座堡垒一样,将他拿下!"

"可是,马小跳他们几个老是在他的身边……"

"你要想办法吸引他,把他从马小跳他们的身边吸引到你身边来。"

丁文涛能吸引牛皮的唯一优势,就是他能够用英语直接与牛皮对话。所以,尽管牛皮跟马小跳他们形影不离,但他们听不懂丁文涛和牛皮在说什么,这时候的语言,就会像一堵墙,将说英语的人和听不懂英语的人完全分开。

丁文涛的心里打着这样的如意算盘,瞅准一个牛皮上卫生间的机会,死死地缠住了牛皮。他用英语跟牛皮说了半天,牛皮瞪着一双小小的绿眼睛看着他,不回答他一句话。

丁文涛第一次对自己不自信:难道我说的英语有那么糟糕吗?人家美国人都听不懂?

丁文涛只好改用中文问牛皮:"我说的英语你听不懂?"

"原来你会说中国话。"牛皮反问丁文涛,"你为什么不说中国话?"

"因为你是外国人,我才对你说你们国家的语言。"

"不用客气!"牛皮拍拍丁文涛的肩膀,"我在中国,只说中国话。所以,请你以后不要跟我讲英语。"

够精的!丁文涛在心里说,我倒成了他的外教陪练。

丁文涛还是不甘心,想继续说服牛皮:"英语是全世界的通用语言,你不用学中国话。"

"你好老土!你还不知道,现在全世界的人都在学中文!"牛皮惊愕不已:这个班上成绩最优秀的学生,怎么如此孤陋寡闻?

"为什么要学中文?"

牛皮用他"不是太好的中国话"告诉丁文涛,因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国家,最有活力的国家,很多人都想到中国来工作,因为不懂中文,所以没来成。牛皮的意思是他必须学好中文,以后才能来中国工作。

丁文涛还真不知道这股世界潮流。他只知道中国人都在拼命地学外语,想到国外去,不知道外国人却在拼命地学中文,想到中国来。

丁文涛回到家,沮丧地告诉他爸爸,他没能"把牛皮拿下"。"他真的一句英语也不跟你讲?"

"爸,牛皮的想法跟我们一样。"丁文涛说,"他一心想学好中文,当然不肯跟我讲英语。"

丁爸爸问牛皮的中文水平如何,丁文涛说听力还可以,说得不怎么样。

"那就好!"丁爸爸又想出一招来,"你们可以交换嘛,你跟他说一个小时中文,他跟你说一个小时的英文。"

第二天,丁文涛直接找牛皮说了交换条件。

"为什么?为什么要交换?"牛皮觉得丁文涛这位同学跟马小跳他们几个太不一样了,实在令人费解,"我有这么多中国同学,我跟他们说中国话,不用交换的。"

"你应该学会选择。"

这话也令人费解,牛皮眨巴着绿眼睛。

"中国人说中国话,也有说得好说得坏之分。"

"我知道。"牛皮同意丁文涛的说法,"我觉得张达的中国话说得最好。"

牛皮最喜欢跟张达说中国话,张达说得慢,他也说得慢,他俩之间交流的节奏是最合拍的、最畅通无阻的,所以他认为张达的中国话是说得最好的。

丁文涛告诉牛皮,张达的中国话说得最不好,因为他是结巴。

"结巴是什么?我不懂。"

"结巴就是舌头有毛病。"丁文涛吓唬牛皮,"你再跟张达在一起说中国话,你也会成结巴的。"

牛皮伸出他的舌头让丁文涛看:"你看看,我的舌头一点毛病都没有。"

鬼精鬼精的丁文涛,他猜不透牛皮是真傻,还是比他更精,无论如何不进他的套。最后,还是丁爸爸亲自去找了秦老师,秦老师非常赞同这种英文中文共同提高的双赢思路,她一口应承下来,说她负责找牛皮谈。

"牛皮,你的中文水平进步很快啊!你想不想进步得再快一点呢?"

牛皮使劲地点头:"想得很!"

"那就好!"秦老师胸有成竹,"我准备派我们班上中文水平最高的一个同学来帮助你。"

"好得很!"牛皮问,"这个同学是不是张达?"

"你说谁?"秦老师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你再说一遍,慢慢说。"

当秦老师明明白白听清楚从牛皮嘴里说出的是张达时,她差点没晕过去,这个国际影响可太大了!一个话都说不利索的结巴,牛皮却认为他说中国话说得最好,真不知道这位国际小友人的脑瓜里是怎么想的。"牛皮,秦老师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张达的中文水平是最不好的,不是他不努力,而是他先天条件不好。所以我建议你,要尽量少和张达在一起,我怕你说话也跟着他结巴。"

"张达是我的朋友,我不会抛弃他!"牛皮坚决地摇头,"我也不怕结巴。"

这国际小友人的牛脾气又上来了。秦老师撇开张达,直奔主题说丁文涛。她说丁文涛才是班上中文水平最高的同学,他还是个成语大王。

"丁文涛一口气能说出好多好多的成语,而且,他的英语水平也是班上最高的,我想派他来帮助你。"

"好得很!但是--"牛皮把"是"字的尾音拖得老长,"我有一个条件,就是丁文涛只能和我说中国话,不能和我说英语。"

可想而知,丁文涛是不会接受牛皮这个条件的。用丁爸爸的话来说:这种只赔不赚的事,咱们不做。

安琪儿出水痘

在班上所有的同学中,牛皮的家离学校是最远的。每天上学放学,牛皮都要倒两次公交车,在路上就要用去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但是,牛皮并不觉得辛苦,因为每天都可以和好朋友在一起,他很快乐。来到班上已快一个月了,他每天脸上都是笑嘻嘻的,长长的两颗门牙露在嘴唇外面。

这一天,牛皮闷闷不乐,心神不定,小小的、圆圆的绿眼睛还有一些忧伤。

"哥们儿,是不是肚子不舒服?"

唐飞想起他有时吃多了,肚子不舒服,脸上也是这种表情。

牛皮说:"哥们儿的肚子舒服得很!"

"我知道了!"毛超说,"哥们儿离开美国有些日子了,是不是思念故乡了?"

牛皮说:"哥们儿在有月亮的晚上,才会思念故乡。"

马小跳想起牛皮刚来中国,曾经因为没有朋友而孤独,而不快乐,所以他问牛皮:"哥们儿是不是觉得孤独?"

牛皮说:"你们都是我的好朋友,哥们儿不孤独。"

连从来不着急的张达也急了:"到……到底是为……为什么?"

牛皮竟说:"安琪儿昨天下午没有来,今天也没有来,她生病了吗?"

真是不可思议,原来是为了安琪儿。

❾ 爱国情感的诗句。

1、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2、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张祜《集灵台·其二》
3、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杨继盛《就义诗》
4、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5、皇情眷亿兆,割念俯怀柔。——郑愔《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6、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陆游
7、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8、夷甫诸人,神州沈陆,几曾回首。——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10、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11、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唐·李白《塞下曲》
12、以国家之务为己任。——韩愈
13、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14、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15、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岑参
16、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17、关山万里作雄行。——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18、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
19、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丘迟
20、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22、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後。——潘希白《大有·九日》
23、归来报名主,恢复旧神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24、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
25、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6、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郑思肖《二砺》
27、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唐.杜牧
28、国仇未报心难死,忍作寻常泣别声。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得中华史上名。——近代·何香凝《赠别廖仲恺》
29、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30、更持银盏起,为君寿。——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31、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32、武皇去金阁,英威长寂寞。——江淹《铜爵妓》
3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曲》
3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
35、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3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37、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38、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鹧鸪天》
39、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40、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关山月》
4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42、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李梦阳